漫天勃发的野草

标签:
南方周末诗歌何三坡文化 |
《漫天勃发的野草》
——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何三坡
朱晓佳:上个月,第九届中国作家在万众瞩目中盛大落幕,你荣获中国作家榜年度致敬诗人,你是作家榜有史以来第一个受到致敬的诗人。看到你的答谢词,充满幽默和悲伤,在颁奖台上,面对那么多的富豪作家,一个穷诗人是否感到孤独和伤感?
何三坡:一个诗人与一群富豪作家站在一起,就像是一只企鹅躲在一堆海象之中,有点孤单,但并不伤感。我说过,生活是一种选择。有人天生愿意去做一头海象,有人天生愿意做一只企鹅。但你发现没有?企鹅通常都比海狮们更会穿衣服,更有绅士品味,更滑稽有趣,也更具幽默感。
朱晓佳:聂鲁达说,世界太愚蠢了,应该停下来听一听诗人的意见。您写诗、种树、写小说,常年隐居。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还想知道,诗歌如何介入公众生活?怎么能够理解诗人的声音?
何三坡:我已经活了五十年了,对世界所求不多。希望多一点树木、白云,不要让十几亿人生活在雾霾里,希望孩子们不要6点钟起床上学,不要在学校里被老师教训,希望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待在一个巨大的陷阱里,为那些设计陷阱的人唱歌。我希望每个人都谦逊有礼,懂得关爱他人。你看看,多么卑微的理想,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倾听。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世界显然比起聂鲁达想象得糟糕一些。
朱晓佳: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今,希望跟一个诗人谈钱算不上是一种很大的冒犯。据我所知,有一些诗集是赚钱的,比如辛波丝卡。你曾经也做过100元诗集卖1万册的试验,在这个实验中,您的体验是什么?您的新诗集售价更高,是300元,对于新诗集的销售量,您预判可能是多少?作出这种预判的原因是?还有,往后,诗歌是否依然有大卖的可能?
何三坡:一点也不冒犯,我与金钱尽管往来不多,但也总是惺惺相惜。八年前,我做过一次体验,我体验的结果是,诗人的想法远比这个世界天真,诗歌真的没落了。时代的列车太快了,没有人来得及让心灵休息。
我的新诗集《灰喜鹊》《徒然草》和一本媒体对话录《美丽汉语致敬》刚刚出版,出版方认为可以轻松卖掉一万套,而我比出版者要悲观。因为,在当今中国,同时有一万个人在读一个人的诗歌,这个画面太美,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如果辛波丝卡没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书跟我的处境也会一样。也没有大卖的可能。这是诗歌在这个时代应有的地位。往后,依然如此。
朱晓佳:在您看来,诗歌繁荣过吗?如果繁荣过,它为什么会没落?你认为还会没落到什么时候?
何三坡:当代诗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爱情一样的火热和繁荣,那时候的诗人跟今天的歌手一样受到追捧,有一回我跟乌尔善姐姐聊天,说起芒克,她告诉我,有一年,芒克到玉渊潭搞诗歌朗诵,人山人海,她跟许多小孩子只能爬在大树枝桠去才能看见她们仰慕的诗人。但是,仿佛一场传说中的蜜月,诗歌的繁华就转瞬即逝了。为什么会没落?我没有答案。我准备去问问芒克他老人家。甚至,我悲哀地相信,诗歌还会一直没落下去。
朱晓佳:在你的博客中看到一篇谈诗人的文章,在你的眼中,每一个诗人都是神经病。而且都病都不轻。公众应该怎么样来理解诗人?
何三坡: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文学事件,一些诗人常常会表现得势不两立又气势汹汹,或者一副鄙视公众的神情,这当然很不好,诗人与公众不该这么苦大仇深,一首诗歌的坏和好,没有那么天崩地裂。我想讲个笑话,让大家放轻松。都是一群神经病,没有必要太认真。我还想告诉大家,神经病也会给世界带来幽默感。
至于公众,喜欢一点诗歌就可以了。没必要去理解一个神经病人。我们自己会吃药,也会知道什么时候犯病。公众没必要操心。
朱晓佳:在圈外人看来,微信号红火,余秀华红了。但在诗人们本身看来,今天的诗歌、今年的诗歌,和前两年的诗歌相比,热闹了吗?
何三坡:余秀华红了,这只是个偶发事件,就像安迪沃霍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的成名时间。上帝给了余秀华十五分钟,我们都是目击者。
但比起诗人来,诗歌其实是安静的事物。别说前两年了,甚至两千年来,诗歌一直很安静。
朱晓佳:您自己对于诗歌公众号的关注程度如何?微信、微博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是否助力了诗歌阅读,使得诗歌更“亲民”?
何三坡:我自己有微博,半年前也开了微信,比起纸上阅读,显然更方便快捷一些,对诗歌传播会更加有利。但我是个老派的读书人,老派意味着矫情,我更喜欢奇怪的油墨香和捧在掌心的质感,甚至,纸质书哗哗翻动的响声。
朱晓佳:外部的热闹是否等于诗歌创作水平有所提升?这些年,在你看来,诗歌有没有产生
“新经典”?
诗歌何时可以复兴?
何三坡:老实说,从朦胧诗开始,中国诗歌成就就举世瞩目,它比小说、电影、音乐、美术、戏剧、建筑等一切艺术的成就要大得多,但因为小圈子的局限,很难让世界一目了然。而且,就我目力所及,诗歌不是何时复兴,而是已经复兴。我多次说过,我们的诗歌已接近盛唐,这个时代已像唐朝一样产生了无数灿烂的诗篇。
朱晓佳:相比北岛、欧阳江河时代的硬度(与时代政治的勾连,形式上略为艰涩),如何形容这一代诗人?他们的诗歌面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能否将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告诉我们?
何三坡:这个时代的诗人更自由也更庞杂,像漫天勃发的野草,像肆意奔跑的河流,而且,每个诗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即便在同一个流派之中,也有极端鲜明的个性。我偏爱轻逸的童话品质的诗歌。比如,诗人横的这一首《火的车》,它带给我愉悦,实在难以言喻。
《火的车》
听见眼泪
阿吧尼
过到河那边去
一个人过去
阿吧尼晃着肩胛
跑过去了
一个人
过去
火车火的车
阿吧尼
装进去了
火的车越来越快
像慢下来的
镜子
反光进到
里面去
河对岸火的车
阿吧尼过到
河那边去
棉衣
脏极了
火的火车脏极了
没有办法了
许多人张大了
嘴巴
风一下子
下到树叶上
2015年2月2日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