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洋天堂李连杰文章娱乐 |
分类: 约会电影 |
这是一部很难说的电影。看这样的电影又很难不想起自己的父亲,有几个人不爱自己的父亲呢,尤其是相对常常被讴歌和被表达的母爱,父爱就更适合懂在电影里来宣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常常对母亲说我爱你,但对着父亲,通常到了嘴就被别的话语代替,尤其是男人对自己的父亲,张了十次嘴,恐怕十一次都没说出那个爱字,既如此,那就对着电影说吧,说得光明正大,甚至泪流满面。
有这样的命题在,再评说《海洋天堂》就不那么下得了狠心。但抛开父爱来说,电影的品质又确实麻麻。
叙事是最大的问题,太过于平铺直叙了,一杯白开水从头喝到尾,又或者一杯糖开水从头喝到尾,总之,你喝的时候是什么味,喝完了还是什么味,没有观感的细微积累,也就没有情绪的爆发,更谈不上回味。因为这样平铺的直叙,给演员留下的表演空间也大大降低,几乎没有机会可以欣赏到几位演员在情绪上有深入一点的起承转合。甚至连李连杰的爆发,都缺少了力度。
李连杰在《海洋天堂》的文戏,甚至比不过他的《投名状》,一大原因是没有表演的空间,另一大原因不得不归到功夫皇帝本人身上。好在李连杰从没演过类似的角色,而且这个父亲的形象和他过往的好身手相差得太远,所以给人感觉不错甚至很好,这是角色和演员本身所赋予的符号从带来的差异感和新鲜感,掩饰了功夫皇帝在演戏细节和层次上的薄弱。
文章更多时候是形似,外在已经很像了,但看多几眼,又总觉得少了什么了,就是角色的灵魂感。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灵魂感,只是觉得不够,如果把内心的震动分为十分,那文章带来的只有三分。
演得最好的个人以为是朱媛媛,她一出场,就很有戏,情绪很饱满,而且生活化,不做作,稍有点出乎意料,以为朱媛媛这样的电视演员演电影可能会过于夸张,没想到她把分寸感把握得那么好。
看电影的时候还是哭了,因为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我就是那个男人,平时断不会对父亲说爱的,只有在电影里,才会肆无忌惮的想起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想起父亲如今那已斑白的发、须,想起父亲眼神里流露出的亲切,想起父亲曾经为病弱的学生儿子撑起一片天,想起父亲曾经想让不开心的儿子如何学会开心。
这么一想的时候,眼泪就很自然的流下来。而且突然觉得其实很怕,很怕父亲有一天会像电影里的李连杰那般走掉,我甚至在某一刻特别渴望,自己也是个自闭的孩子,这样我就可以觉得海龟真的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我就可觉得父亲永远不会和自己分离。
电影或者不是经典,但无论如何,感情是真挚的,所以还是推荐观看,不为李连杰的转型,只为我们可以多一个机会,对自己说:父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