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理论在中国实践 |
我不断呼吁国家级经济大框架要加速制定。
国家级的经济框架的建立,可以减少未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西部开发战略,并以西部开放为名誉而建立起来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十五年后的大麻烦。以贵州为例,人均GDP中国倒数第一,贵州省高速公路的长度将要超过整个日本。前几年我的朋友引见了贵州某县领导,希望为他们融资,我笑了笑没有接话。我去过該省一次,高速公路上前后望望只有我们一辆车,那么膨大的基建项目贷款,以我的眼光,利息都将成为该省的沉重负担,更无况本金。
一年多年,关于地方债务问题媒价批评太多了。我一言不发。江南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国家级的大的经济框架建设篮图,在这样的大框架下,有选择地建设,这些地方债务并不可怕,比如浙江政府债券就是金边债券,还本付息根本没有问题。最怕的是遍地开花的政绩工程。
我提几点建议:
1、中国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西安地区、中部长沙株洲等城市群、京当津冀地区重点加强高等级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其它的地区不合适。理由有三。1、这些不发达地区的铁路或高速公路债券的发行,成为坏帐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这些地方财政根本无力承担,对国家来说也是不经济的。反而会加速该地区更加贫穷。2、建好了路,反而加速这些地方的壮劳动力流失。因为人口未来十年聚集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特别是向沿海地区流入。3、自然条件恶劣,人连饮水卫生都没有实现,还不如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方式有两种:国家扶贫、个人外出打工寄钱回家。
2、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能一刀切。比如国家重点发展经济,并有条件发展的地区,可以用现在的GDP绿色考核。但对于非重点发展经济的地区,以民生和亲民众为重点考核,拉近政府与老百姓距离。我走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当地官员,越是穷的地区,贫富差大,而且官僚作风大,与民距离大。
4、发达地区要加强周边融合,打通这些地区的领导干部思想障碍。比如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融合谈了N年,效果未见分毫。以我的小眼睛看,地方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最终是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问题。
所有的一切,都以国家的大框架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