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济理论在中国实践 |
农村经济改革并非是改革土地那么简单,中国五千年文明起码后一千年都是围绕土地进行的,直至今天仍然没有找到合适中国的农村文明之路。所以,我们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不冠名的农村改革。在全省推行的是全省公民意识的推进,其实就是解放农民思想。这个进程很漫长,回过头来看,的确很有效果。
浙江省基本没有大城市,就是杭州市单单就城市规模及人口也只能算个全国的二线城市。但浙江广大的县级城区经济总量都很大,当地财政、上交国税都是名列前茅,而支撑GDP的就是农民自己创办的中小型企业。
整个长三角地区历史上学与商并重风气盛,明清期间的皇帝身边的重要谋士大都出生于此,近代重要的商人也是,所以解放思想相对容易,但不能不做,需要细处入手,从给予农民权力开始,一步步渐进的过程。
解放思想的第一步:本省城乡户口迁移自由
从刚开始的需要花5000块钱可以把农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经历多年的政策及宣传的引导,现阶段实现了农民户口比城镇的非农户口“吃香”(值钱),农民户口可以自由转入城镇户口,但城镇的非农户口不允许转为农民的大转变。
第二步:树立做农民光荣
当农民户口很值钱时,自然做农民比城市人光荣。做农民,他的出生含金量高,一旦报上本地农民户口,就有土地,就有宅基地面积的政策存在;而城市里的居民生儿育女,只会给父母增加负担。
第三步:农民的子女上学与城区居民子女同校的权力
当地最好的学校同样对当地所有户籍的人口开放。这是一伟大的工程,受教育的开放,是对农民最大的利好。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起一代新农民,现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差不多没有了城乡差别。我儿子班里就有多名农民的儿子,只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好学生,老师照样很喜欢他们。要是你对他说:“你是农民的儿子?”这些小孩子不会感到自卑,反而很自豪回答你:“是啊,我们家在**。”因为他们家住的可能是一幢楼,稍稍离远学校一点的,父母都会在城区再买上一套房子,城乡都有房子,比当地城市里的普通居民过得还滋润些。
解放农民思想的直接好处:
农民子女大学生愿意回乡当农民
千年以来,农家土财主的儿女一旦读书离乡后,绝不会再回乡做土财主。《子夜》里面上海滩上的资本家吴工荪甫,就是土财主后代的写照。十年前,我们还很难看得到农民子女一旦上大学,毕业回乡的事情。但近几年,农民的子女都愿意回乡当农民。到处都可以看到回乡的大学生。学农技的,回乡承包蔬菜或水果或花木,变成了绿色农业的带头人,可能引发一个村的农民跟进,全村都种植某种农产品,形成基地;大学生村官,也由前几十年的当地能人变成了当在回乡的大学生担任,思想更新更快。以前村里的妇女主任稍稍时髦一点,会被农妇骂的,现阶段的村妇女主任都是时髦女郎,农妇也接受的这种变化,因为村妇女主任可能就是她的女儿或者媳妇。有一次我到某村委会,走进他们的一站服务窗口,让我都很吃惊,二个女孩子(大学生村官)在电脑忙碌着,稍稍年长的妇女主任站起来接待我,她绝对比我时尚。
社会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当农民光荣不能嘴上说说的,再好听的宣传也比不上一个对待农民好政策。
浙江省土地资源相对人口来说是稀缺的。农民大都很勤劳,也只有精耕细作才有饭吃。当农民受教育之后会发现,除了土地外还有更好的挣钱方式,农民企业家就大量的被复制,在一个村或者一个镇会形成一种集约,它的力量比国有企业更有生命力。农民可以试错,失败了可以回家再耕地,没有后顾之忧,大批的受教育良好的农民创业成功了,失败的农民回家承包离乡的农民土地,也造就了规模农业。
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回乡,正在改变着浙江广大农村的面貌,农业园区、农民开创的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农民的企业正在由劳动力优势走向技术革新,不革新意味着将被淘汰,本次经济危机死亡率最高的农民企业就是劳动集约型的。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90%以上都是当地农民创办的,他们形成的总量税收不小,上交的国税在全国是排在前三位的。
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