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理论在中国实践 |
高盛预测石油在未来的一至二年里可能达到200美元。假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跟随石油价格有一个相应的比价,升值是难以避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很大。解决这些矛盾,的确相当困难。近期中国需求论推动全球航运费衍生品市场飙升,相当可怕(上图为波罗地海指数飙升的速度)。我个人看法:还是需要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石油企业在期货市场加大远期合约数量锁定成本上有所作为。对于其它国际期货定价需要金融领域人士大展身手,我个认为完全有中国定价的可能性存在,主要看你如何做。
类似于锁定石油成本的做法,当然有更灵活的金融手段,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需要引入战略金融家。中国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薄弱,几乎勉强有本行业战略的设计,成本设计的理念很淡薄。我看了一下,现阶段的大多资源类产品都是冲着中国需求,而国际定价。企业金融设计家可以为企业在杀涨买跌,减少企业成本服务大有作为。
我个人模板预测:做好成本核算控制,可能减少企业周期波动曲线,假若金融战略家工资性支出根据行业的不同大约定为50-300万,占波动成本的5-20%左右可以算作合理。
对于企业绝对是相当划算的生意。
前一篇:什么是波罗地海指数?
后一篇:从工商银行看短线A股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