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在金融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长三角发起新一轮整治高污染企业再次大迁移》,有这样几句引发村妇的思考:“4月,一轮由国家安监总局主导,地方环保局、工商局、国土局、中小企业局等众多部门联合进行的化工企业整治,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开。4月上旬,国家安监总局的督察小组进驻化工重镇——江苏无锡。伴随整治而来的,将是长三角高污染企业的又一次大迁徙。”
记得江苏省上世纪90年代起,太湖周边的化工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最多时接近3000家。苏州当时有很多这样的高污染企业,与浙江省的嘉兴市接壤,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经两省汇入在大海,这条小河成了苏州高污染企业的排污通道,苏州在上游,嘉兴在下游,两省的高层关系不错。但苏州的工业废水把清澈小河水染成综红色,嘉兴的当地农民可不干了,周边几个村的农夫农妇们不顾村长们的阻止,全力投入断河运动,他们不知从哪里找来了泥土石料硬是把上游的污水给阻挡了,由此引发两省环境污染协商。
现在要把高污染企业迁移到内地,村妇认为并非是彻底消除污染隐患的好办法,它的搬迁仍然会产生新的,甚至更大的污染。如果搬到长江或者黄河上游地区,这些企业会在我们生命线的源头造成更大的污染,危害会更大!
产业转移很重要,但这样的高污染企业一定要修建专业园区,而企业的排污则由地方进行集中治理,这笔经费由污染企业和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才是解决高污染的唯一手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