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6@365猫科动物:聪明的猞狸是个大家族

(2022-12-03 19:58:11)
标签:

365

猞猁

具有灵性

聪明凶猛

有23个品种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野兔,松鼠和各种鸟类,有时也会捕杀一些哺乳动物的幼崽。像是一位极具耐心的狙击手,其也可以在原地等待猎物,几天几夜都不动。

 

 

猞猁擅长打伏击战,经常隐藏在灌木、岩石之后,等到有猎物靠近时,以最快的速度捕获猎物,如果猎物侥幸逃走,它也会再次回到原地,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虽然它不喜欢捕杀大型动物,但这不代表它做不到,有资料显示,猞猁曾捕杀过重达150公斤的马鹿。可以说猞猁就像是一只隐藏实力的”扫地僧“。

 

 

除了特殊的捕食技巧,猞猁的智慧还体现在躲避天敌上。与其他猫科动物一样,猞猁一般在夜间活动。昼伏夜出的习惯,减少了它遇到雪豹,老虎,熊等天敌的次数。

 

 

虽然猞猁的视觉系统非常发达,可以防止自己在夜间免受偷袭。但是偶尔遇到天敌,猞猁还有一套自己的逃生方法。在察觉到危险的第一时间,猞猁会迅速窜上身边的树。

 

 

或者跳进周围的河,猞猁高超的攀爬能力,能够让他在树与树之间跳跃,可以躲避天敌的追杀。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猞猁还会躺在地上装死,从而躲避攻击。

 

 

猞猁大多在北温带的寒冷区域生长,分布范围也在广泛的高山、丛林、高原、荒漠等地,生存能力极强,哪怕在5000米左右的高原,依然活跃着它们的身影。

 

 

目前,世界上的五十多个国家都有猞猁的存在,我国仅在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有少量猞猁。猞猁和狼体型相差悬殊,按道理应该被狼吊打,可是为什么这样可爱的“猫咪”,能够让狼见到都喊”大哥“呢?

 

 

猞猁凭什么让狼叫“大哥”?

 

 

按道理,猞猁和狼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它们的生活区域重叠,不免就会发生一些冲突。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来看,狼的战斗力貌似更强,猞猁看到狼以后应该退避三舍。

 

 

但一段视频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有视频画面显示,在某场大雪覆盖后的山林里,一只猞猁和一匹雄性成年公狼狭路相逢。

 

 

这是猞猁看起来还没有狼的三分之二大,而且看起来已经是8岁“高龄”,身体机能绝非巅峰时期。在大家都为这只猞猁捏把汗的时候,它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猞猁先是凭借敏捷的身手,通过撕咬占据上风,再用尖锐的利爪攻击狼最脆弱的腹部,狼只能尽力躲避,但在短短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匹成年公狼就夹着尾巴逃走了。

 

 

并且之后再未被第二次发现,有人推测这只公狼已经因为此次战斗而死亡。猞猁能够单挑公狼的战斗力已经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但最让狼头疼地却是猞猁的“暗杀行动”。有资料显示,猞猁曾多次捕杀狼的幼崽和怀孕的母狼。

 

 

1997-2015年,8只2-11个月大的狼崽和2只怀孕的母狼被猞猁杀死;

2017年5月,一只怀孕的母狼疑似被猞猁杀死;

2016-2017年,至少有两窝狼崽和两只一个月大的狼崽被猞猁杀死……

 

 

这组数据清楚地说明:在猞猁和狼的战斗中,只有狼单方面伤亡,猞猁打完就跑,毫无损伤。

 

 

而且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猞猁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专挑狼的幼崽和战斗力较差的怀孕母狼下手,这才屡屡得手,让狼多次受到打击。

 

 

单打独斗狼不是猞猁的对手,狡猾的猞猁也不会和狼群正面冲突,反而专挑“老弱病残“下手。这让狼对猞猁头疼不已,只能敬而远之。

 

 

视频画面显示:有一只狼在路过猞猁尿液的时候,突然被猞猁的气味吓一大跳,几乎本能地就原地起跳,吓得赶紧逃离现场。

 

 

无独有偶,其他视频资料也显示狼对猞猁的敬畏。灰狼闻到猞猁尿液会放平了原本竖起来的耳朵表示臣服。

 

 

还有狼原本想从猞猁身后偷袭,但在猞猁回头对视以后,狼就跑跳着躲开了......种种迹象都表示,狼见到猞猁立马变“怂”,只能乖乖” 叫大哥“。

 

 

狼和猞猁是天敌吗?

 

 

尽管狼和猞猁之间冲突不断,但狼和猞猁并非天敌,它们的冲突大多来自与对食物的争夺。只不过猞猁的手段更具谋略性。

 

 

在实力碾压孤狼的同时,采用了“斩草除根”的手段,这才让狼叫苦不迭。但狼也不是吃素的,它们仗着自己“狼多势众”,多次抢劫猞猁的食物。

 

 

有专家表示,在白俄罗斯冬季的森林里,一只猞猁捕获了马鹿,但在它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个战利品的时候,一个狼群突然出现。

 

 

它们堂而皇之地去吃猞猁的食物,猞猁寡不敌众只能离开。还是一个冬季,六只狼同时出现在了一个雌性猞猁身边。

 

 

这只雌性猞猁身边还带着幼崽,看着地上刚刚捕获的狍子,雌猞猁只能放弃进食,带着小猞猁上树躲避危险。这样的“抢劫”还曾多次上演。

 

 

虽然狼和猞猁互相敌对,但它们生存的环境交集太多,所以猞猁曾为对方改变口味。但猞猁并未因此更换或扩大领地,只是更新了一下自己的“菜单”。

 

 

2013年,一份欧洲国家狼和猞猁食物成分分析数据看出了两个物种间的影响。爱吃狍子的猞猁如果生活在一片有狼生存的地区中。

 

 

它吃狍子的数量笔记就会从62%下降至28%,扭头去吃体型更小的野兔,原本野兔在猞猁的“菜单”中只占3%,但因为狼的存在,野兔在猞猁的食物比例提升到了20%。可见狼和猞猁并非绝对的天敌关系。

 

 

尽管狼和猞猁在自然环境中已经适应了对方的存在,但这两个物种的数量依然很少,同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他们,仅仅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的个别地区。

 

 

中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出的努力

 

 

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增大,社会进步带来的工业污染,森林植被大面积被毁坏,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都让很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许多野生动物甚至因此灭绝,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只能从一些文字或者图像才能看到这些原本应该健康生存的生物。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一方面,通过建法立制来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1988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在2018年再次修订完善。

 

 

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捕猎、收购和出售野生动物,对违反其规定的相关人员还会进行罚款处理。该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为拯救珍贵的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促使野生动物扩大数量。我国各地分别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观察和帮助保护区内的动植物。

 

 

同时人工干预野生动物的繁殖,医疗救助病弱野生动物,帮助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繁衍出更多下一代,拥有更长的寿命,扩大种群数量。

 

 

大熊猫从濒危野生动物降级至易危野生动物,就直接反应出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收获的成果。除此以外,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民间社会组织,一直在积极收集资料。

 

 

他们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宣传野生动物具有公共性质,提高大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10月11日, 在中国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不少国外媒体对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赞不绝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