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2022-04-30 15:39:42)
标签:

365

沪语

上海闲话

语言文化

外来语

分类: 品味文化
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申史浅说: 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上海话对“外来语”不拘一格地大量吸纳与转化,可以看成是对丰富普通话所作的贡献.
      160多年前,上海开埠既是上海作为移民城市的开端,同时也是上海话形成的起点.而上海话的正式形成与成熟,则以“洋泾浜英语”的出现为标志.可以说,五方杂处,东南西北中的各地方言的碰撞与融合,构成了上海话的基础;而欧风美雨的东渐,“外来语”也从语言营养上丰富了上海话.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语言如同流水,只有在流动与互换中才能保持活力与新鲜.汉语的生命力与现代感,不仅在于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还在于它善于向“外来语”学习,充实丰富自身.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是汉代从西域学来的;“咖啡、沙发、坦克、巧克力”等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而“超人、绿卡、热线、克隆”则是对当代世界文明的接纳.同样的,上海话呈现的一个显著的海派风格就是,它对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外来语”不拘一格地大量吸纳与转化.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人纷纷在上海租界开设洋行.洋泾浜(后填没,即现在的延安东路)是英租界与法租界的分界河,南为法租界,北为英租界.上海的商人与洋行打交道,多说带有上海口音的非标准的英语,被称为“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在开埠后的上海一度很流行,当时还有人编了沪语歌诀:“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是叫‘也司’(yes)勿叫‘奴’(no);一元洋钿‘温德拉’(one dollar),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读来十分有趣,这也充分说明“洋泾浜英语”对上海话的影响之大.                                                                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上海话中的外来语,最初往往是借用“洋泾浜英语”来表达某种意思,使用多了而习惯成自然,这些借用的外来语便固定下来而融入到本土语言中去.可以这样认为:上海话是不同语种或方言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而成的混杂语言,其中恰恰是这些外来语彰显了上海话的海派特色.           
    上海话具有吸收、融合外来语的本能和优势.但是现在似乎看不到有新的专属上海话的
120@365申史浅说:上海闲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9)
外来用语出现.在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浪潮的双重影响下,外来语以越来越多的数量和越来
越快的频率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外来语已经分不清它们究竟是属于上海话,还是进入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如迪斯科(disco)、比基尼(bikini)、打的(打taxi)、大巴(大bus)、酒吧(酒bar)等等.如果是由上海话吸收的外来语转而成为新的汉语词汇,这应该看成是上海话对丰富普通话所作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