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拍戏日志 |
这篇日记是我05年在广东南海影视城拍《乘龙怪婿》时写的,转到这里来吧
06年3月18日
05/1/15
我必须承认,现在有大部分的电视剧的确很烂!!!烂片的比例比麦当劳还多。
我必须承认,现在有大部分的电视剧的确很烂!!!烂片的比例比麦当劳还多。
2005年的中国老百姓是最牛的,只要我高兴,我爱看那个台就哪个台,不高兴,一晚上电视机开着(反正电费不贵),纵使电视机里的演员在象小丑般的戏耍,也不愿意把眼睛瞟上超过两秒,听说这些观众生活习惯很有趣:喜欢把电视机里发出的音量当家庭背景音乐。
时下,电视剧的剧种实在太多了--好像又是比麦当劳还多!!!使人黯然泪下的、为之振奋的、唤醒良知的、沉醉爱情幻想的...(不数了,打字累)不管怎样,真的很多,多的比麦当劳还多!!但是有点是可以肯定的:让人开怀大笑比让人哭要难得多。我再重复一遍:让人哭比让人开怀大笑容易的多!
在正常人的潜意识里,宁愿记住快乐而不愿回忆悲伤。据说,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一样,愿意让自己在笑的过程中打发无聊的时间,因此,这个“据说”害人不浅,它使我们这帮傻冒电视人为保饭碗,疯狂的迷上了制作喜剧片。嘿嘿,皇天不负有心人,果不其然,在首都有部叫《编辑部的故事》成功后,香港又冒出个“无厘头”
大受欢迎!......之后,许多电视人便象吃了鸦片般的上了瘾似的,前仆后继,接二连三......最后,中国的喜剧片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看腻了,想拍好,太难了,除了极少数喜剧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叹:“笑死人了”外,大部分所谓的喜剧都很尴尬,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电视机里一群自认为自己是“憨豆先生”的演员在一个自认为自己是“冯小刚”的导演的怂恿之下,出尽法宝,挥洒表演,尽情搞笑,其结果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脸部表情和入党时的情景差不多,但这种喜剧也有例外引人发笑的时候,说到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笑”的问题:是什么引起笑声,使人发笑的呢?
有几位“据闻”是专家的人是这样说的:
回过头来看,前面所说的那些不好笑的喜剧为什么又有人会笑呢?答案出来了:就是电视机里发出那些恶心的,硬配上去的笑声把观众逗乐,原因很简单:观众实在弄不明白那些里面的“观众”为什么笑的那么厉害,不累????
于是,这样的喜剧局面害惨了一群人,他们就是当时宣誓要逗乐所有电视前的观众的导演们和电视人,结果牺牲了一大批可爱的同志们连饭碗都保不住,中国最早下岗的人群其中就有我们。可以说,人数之多是麦当劳所比不上的,就说去年,我在北京金五星百货批发市场门口偶遇一名沧桑的卖西瓜工作人员,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咋看咋象像是同行前辈,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身上穿着一件印有“中央电视台”的汗衫,顿时肃然起敬,为表敬意,没敢上前询问其历史背景,于是便在毫不砍价的情况下帮衬了他两只破瓜(里面是白色的)。在打的回家的路上,发现开出租的大哥身上穿这一件“北京广播学院”的汗衫,顿时把我这种发誓要“努力!奋斗!”的情绪推向高潮,同时又为那两位不知是否前辈大哥(没有考证)的同行祝福:虽然险恶,再出江湖吧.......共和国的传媒事业需要你们这种探索者!!!!
聪明的电视人都不想重蹈覆辙―――三十六计,闪为上计。这样,起码可以在这个生不逢时的年代苟且偷生一把。的确,在中国拍电视是最难的,全世界恐怕没那个国家的电视频道比的上中国多,节目太多了,比麦当劳还多!!!观众只需要付上少许的电费和花上宝贵的私人时间,就可以选择我们花了一年半载,成千上万资金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有时候想想,真不应该选择这个“服务性行业”,但是---好像已经来不及了,毕竟,我已经上了《乘》这条贼船,呵呵~~~我是很不幸运的,做了“探索者”上了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电视人的当,万一不测,请你记住他们的名字。
当初对《乘龙怪婿》的诞生是担心的,甚至是恐惧的……话又说回来,即来自之则安之,然后便学会慢慢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作为演员,我深知:喜剧表演是最需要演员的气质和敏感,是最难于把握的表演技巧。让人在笑声中感到机智和深沉,苦涩和辛酸就更难。喜剧一定要有“魂
”“核”!!!怎么说呢?笑主要是表达喜悦和满意的情感。然而笑的性质也是最为多种多样的,笑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抑郁的、含泪的。笑可以是善意的或愤怒的,聪明的或愚蠢的,勉强的或诚恳的,骄傲的或谄媚的,鄙夷的或惊慌的,侮辱性的或赞许性的,横蛮的或胆怯的,友好的或敌对的,讥讽的或淳朴的,尖酸的或天真的,温存的或粗暴的,意味深长的或莫名其妙的,无耻的或羞涩的。这份清单还可以一而再地扩大下去
.....种类真是比麦当劳还多!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喜剧中人物也不例外,基于这点,我非常在意在塑造“贾发”这个角色时,把握一点:是否是个“活人”?我相信,我做到了!因为我们将来看到的“贾发”,是个有缺点,优点,有爱有恨的人,他就像你身边的朋友一样,很熟悉,很自然,就像那个卖西瓜工作者般亲切!同时,这次的塑造上,又不喜欢自己落入俗套,便开掘他人性美的一面,因为我知道:有了美这种笑是最深刻、最持久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会笑出来。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喜剧中人物也不例外,基于这点,我非常在意在塑造“贾发”这个角色时,把握一点:是否是个“活人”?我相信,我做到了!因为我们将来看到的“贾发”,是个有缺点,优点,有爱有恨的人,他就像你身边的朋友一样,很熟悉,很自然,就像那个卖西瓜工作者般亲切!同时,这次的塑造上,又不喜欢自己落入俗套,便开掘他人性美的一面,因为我知道:有了美这种笑是最深刻、最持久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会笑出来。
下面,我想谈一下我对塑造“贾发”的一些细节......
对不起,我不能再写了,椅子不舒服,肩膀很疼,答应了一个朋友要马上下网了,下次有机会再谈这个话题吧!
最后再总结两句:说这些,想告诉你,看完你一定会笑!!!!!!(当然,如果看完后你觉得没有的话,不要怀疑我吹牛,应该是你的审美和智商闯的祸,呵呵~~~~)
反正一句话:这次我们这帮傻冒应该不会下岗卖西瓜,开出租,还会有很多的人喜欢我们,很多很多~~~比XX劳还多的多~~~~~~~~~
05年1月15日凌晨3:25有感而吹
前一篇:调色温
后一篇:关于剧情是否真实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