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去旅行

最近有空整理几次日本旅行的照片,上面这张是去年12月28日。
那时黄昏,温暖的逆光,小新带着贝塔在雪地玩耍,外面很冷,但兴奋的兄弟俩迟迟不愿回室内。孩子们单纯的快乐总是有强大感染力,我按下快门时,情绪像被同步定格,半年后的现在看到这张照片,也能瞬间感受到当时的幸福和满足。
人生有很多这样定格的瞬间,我再次看到照片,当时的心境从记忆深处涌现的时候,能驱散当下一切烦恼。这些照片中,最愿意反复翻看的,就是全家的旅行。或许他人看来,这些照片只是孩子的笑脸和美食美景,但对于我,却有超乎旅行之上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曾经,当我还年轻,当我还在最应该出去看世界的年纪,有那么一段时间,关于旅行,尤其是带着孩子全家旅行,是我不敢去奢望的事情。
2.
我在军校学的是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后进医院,做着一份有意义但枯燥的工作,谈着恋爱准备结婚。就当我以为生活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时,忽然有一天发现腹部异常……至今记得那个中午,在医院值班室,我拿着检查报告不敢相信。
我们学校体系内专业最好的两位教授联手为我做了一台七个多小时的双侧卵巢手术。术后,教授告诉我,你要有思想准备,虽然尽量为你保留了部分卵巢组织,但以后能否正常怀孕,我们不能保证。
这消息是我此生遭遇的最重大的打击。我天生喜欢孩子,虽然还没有结婚,就已经在开始幻想自己做了母亲以后的各种幸福。我甚至在逛街时候,对婴童店的兴趣超过了时装。
抑郁了很长时间,尤其在术后插着很多管子反复疼痛时,觉得生活真残酷,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剥夺一个女人生育的权利更无情的事。
3.
而我终究幸运,后来还是怀孕了。当我确定的那一刻,与当初拿着诊断证明一样,也是不敢相信。一个女人结婚怀孕,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却因为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而倍感珍惜,也时常有一种莫名的感激。
2008年1月1号,小新出生。身体可能还是因为手术受了些影响,出生时间比预产期提早了五周。
已经很难描述怀孕时的各种忐忑,小新健康出生后那种填满内心的巨大的幸福和满足,以及因为早产带来的担忧与内疚。但我觉得,一定是这种经历,影响了我对小新的情感,而这种情感驱使我做出的一些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小新出生的那段时间里,我没有产后抑郁,内心反倒时刻充溢着快乐欢喜。在看着小新,抱着他的时候,那种幸福感让我恍惚,有时会恍惚到不真实。我经常什么都不做,就只是看着他的脸,尤其在他睡觉的时候,我就那样愣愣的看着,等我回过神,才发现一两个小时已悄然流逝。
我觉得有无尽的爱想要给小新,每天给他不停的拍照片,写博客记录他的点滴。每当这时候,我就想,上班以后怎么办?每天有八九个小时看不到小新该怎么办?
每天八小时工作时间,每周六天,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工作时间吧。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当了母亲,尤其是经历了失而复得的年轻母亲来说,每天有八小时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仍然太漫长。
其实我在医院的工作还算轻松,我的岗位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打交道,一周也只需值一次夜班。虽然薪资不高,但还稳定,而小新爸爸的工作收入也还可以,足以支撑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三口家庭。
最终做出辞职的决定并不容易,但那场手术和小新的出生确实对我有了一些深层的影响,关于生命,关于人生价值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似乎在生活中变的具体。当时的我无比确定,家庭和孩子是我最珍惜最在乎的一切,我要尽最大可能多一些时间陪伴小新。
4.
小新四个多月时,淘宝刚刚兴起,我每天在家里陪着小新,一听到有人按门铃就格外开心。我没有从商经验,并不知道做淘宝的市场前景会是什么样,我只知道,即使没有经济压力,也不能不工作。想照顾小新,又想工作,那无非就是为自己找一个都能兼顾的工作。
所以选择做淘宝很偶然,只因为我发现这份工作除了出去拿货,可以全天候的守候在小新身边。何况这是一个更有趣的买买买,每每去拿货都觉得特别兴奋。
都说做淘宝辛苦,也确实,自己找产品,自己拍照做链接,自己做客服,自己打包。但现在回忆起来,那个艰难辛苦的“创业”初期,内心更多的却是充实和开心。因为太多次深夜打包,深夜写文字做链接的时候,小新就在我身边睡着了。看着他的小脸,想到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为他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哪里还会觉得辛苦呢。
其实从小新出生到现在的八年零六个月,从童装店开业到现在的八年零两个月,无论身为妈妈,还是淘宝店主,无论在生活中,又或是工作里,我感受到的不止是充实,还有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带给人生更丰富的意义。
八年多时间里,每一个阶段,我都会萌生出很多不同的小小的希望。
小新刚出生的时候,我希望这个小小的身体快快长大,希望他有一天会开口叫妈妈,希望他长出第一颗牙齿,再后来,希望他有一天会自己拼出乐高,希望他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希望他能完整的向我讲述一个故事……而每天晚上,我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孩子们带着笑容安静的睡去。
童装店刚开始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拿到最好的货品,希望每一张照片都让人看了心情愉快,希望每一款产品每一个包装都能让客人看到我的诚意。再后来,我希望能与最好的工厂合作,希望能找到最好的材料,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价格尽量低而产品尽量好……同样的,在每一个晚上,我都希望明天能多懂得一点东西。
迄今为止,我也不认为我是完美的妈妈,对两个孩子,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多的陪伴,尽量多的爱。我更不认为我是最好的淘宝店主,对这份工作,我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多的学习,尽量多的勤奋努力。
但我的希望很少落空,或许只是因为我的希望总是小小的,具体的,甚至卑微的。而我也总是会不停的升起新的希望,无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希望变成现实的满足,还是努力工作中希望成为现实的喜悦。
5.
所以生命中真是充满偶然,以为自己生不了孩子,后来怀孕,为了更多时间陪伴小新,辞职后做淘宝,竟意外的做成了一份自己喜欢且享受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因为什么都不懂,孤立无援,只好慢慢学习,在这不断充实的过程中,更意外的成就了另外一个自己。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这题目是不是叫做“一场手术改变人生”更合适?
我很感谢小新,对了,现在应该是感谢小新和贝塔。身为妈妈之后,我没觉得是单向的在为孩子们付出,反倒是孩子们让我获得妈妈这个角色之后,让我有一种动力去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
如果没有孩子,有很多事,很多人生经历,我可能都缺乏动力去完成。就像我在年轻的时候并不热衷旅行,恋爱时也没有去多少地方。很奇妙的改变是小新出生后,当我从杂志从电视中看到世界各地的各种照片,脑中经常生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应该带着小新,一家三口携手去看看这世界。
世界那么大,那么多的风景,那么多的植物动物,那么多厚重的历史遗迹,那么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这个妈妈知道的太少了,为什么不干脆带着小新让他自己去感受呢?
全家旅行大约从小新2岁开始,最初是国内短距离。很快发现了陪伴孩子去感知世界,去和各种人沟通交流的好处,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短暂的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对自己以及对整个家庭都有益。
于是努力工作又多了一种动力,因为我想带着孩子去更多的地方,去更远的地方。希望对这个世界认识的越完整,孩子们今后的路可以更宽阔更自由。
6.
贝塔出生后,我和孩子爸爸仍然“狠心”的丢下他,带着小新出国,按每年三四次的节奏外出旅行。等贝塔两岁时,已经到了可以带出去的年纪,我们开始了一家四口的旅行。
第一次是去日本。在东京转机临上机的关键时刻,贝塔小朋友谎报了三次拉臭臭,我们就看着飞机丢下我们一家飞走了。接下来全程都是洋相百出,我都只敢挑选人流少的地方去,连吃饭都得先侦查一下,万一人多,就不进去丢脸了。
那趟旅行回来,除了贝塔,我们三人都长出一口气,全家经过投票一致决定,再也不带贝塔出去了。我们坐在沙发上举手投票,贝塔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们,虽然我们只是玩笑,虽然贝塔还没搞懂是什么意思,但在那一刻,我都已经像是觉得对不起他,赶紧过去搂住,问他:
“贝塔,旅行开不开心?还要不要去?”
贝塔猛点他的大头:
“开心,贝塔要去。”
是啊,没有勇气面对一次旅行,一家人怎么面对漫长生命中更大的困难呢?连旅行这样的希望都不能努力实现,又如何萌生更大的希望呢?
今年四月的清明,我们一家四口又去了一趟日本,虽然这次仍然是各种曲折,但我仍然还是产生了一个更大的希望。我希望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更远的地方,去地球的另一端。
7.
明天,我们要要启程去美国,将是我们离家最远的一次旅行。小新有很多关于美国的憧憬,我也为即将满足小新的憧憬而期待兴奋。
为这次旅行,我提前计划了很久,毕竟已经不是说走就走年纪,需要对旅途中的未知尽可能的做各种准备,而假期回来生活也还要继续,需要尽可能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哪里来的勇气,她们觉得带孩子在国内旅行都是困难重重,会有各种难以预知的问题。还有人问我哪里来的热情,因为她们觉得孩子还小会不记得去了哪些地方,这样的旅行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勇气,当第一次带着孩子走出去的时候,或许需要那么一点点。但很快就发现,一家人制定计划,努力创造条件,鼓起勇气,进入陌生的领域,共同面对一些未知的困难,这个过程收获的会超越看风景,甚至超越旅行本身的意义。
而很多人觉得孩子还小,值不值得,我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生命中有很多事,并不是一定要权衡得失,衡量出价值才去做。如果一定要衡量,我只需要小新和贝塔觉得假期很开心就已经足够。哪怕他们不懂我花费了多大的代价,有多大的间接损失,哪怕他们不会真正懂得历史遗迹,人文风情,甚至将来会遗忘,这些都没关系,开心就行。
我一直都喜欢那句歌词:“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而我也一直相信,对孩子一万个美好的期待,也抵不上孩子一次旅行中的感受,感受那种父母全心陪伴的切实关爱。
8.
八年前的暑假,当我从档口拎着大袋货品冒雨横穿马路的时候,我知道生活中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八年后的现在,当我写下这篇文字,明天我们一家四口就要去很远的远方的时候,我知道生活中不可以只有诗和远方。
9.
今天上午,我在微博发起了一个话题#陪着孩子去旅行#,并不是#带着孩子去旅行#。
一字之差,只因生养、教育、关心、爱护……所有与孩子之间的关键词,我只愿简化成两个字:陪伴。
愿每个家庭在这个暑假都能有快乐的旅行。
愿每个孩子在这个假期能获得全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