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子最好的礼物:晚上一年学

标签:
小新幼儿园家庭教育育儿 |
分类: 妈妈的喂养教程 |

九月到,问小新是否上学的关心实在太多。以至于在7、8这俩月我都处于一种高压氛围,家里谁要劝我不如送小新去上幼儿园,我必然一通叭啦叭啦咆哮状,以期待用音量来缓解不安。连小新都会应付了,每每有人问你上幼儿园了吗?他不直接回答没上,而是告诉人家:我妈妈给我报名了!哈哈,没错,我们报名了,只是没去而已!
我和弟弟都是上学早的孩子。女孩还好,生理心理都早熟,我一向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显的老,从小也爱跟大孩子玩,稀里糊涂的快人一拍还挺得意的。我弟弟是个上学早失败的例子,换了几次学校,留级2次,差点归属到不可挽救儿童,我娘最后豁出去恨不得24小时监管,才让娃在初三时候开始经历了一个心灵顿悟的过程,逐渐好起来考上大学。正如我是左撇子从小到大经历过诸多不便,我是定然不会让小新变成左撇子的。所以,今年9月,小区里很多比他小几个月的孩子都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娃还在放任玩耍中……
其实谈这个话题,是各有各说法。是否需要最重要!我2岁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有上幼儿园的需要,迫不及待非常严重的需要,幼儿园在我心里的地位至今难以磨灭,用我爹的话说:上了这么多年学,我只有在幼儿园时候表扬过老师,之后再没觉得哪个老师好过。我问过小新很多次要不要上幼儿园,他从来的回答都是不要,毫不犹豫,除了我去给他报名那天,他觉得妈妈在幼儿园,他也必须去以外。
我没小新之前,听说谁家娃2岁前就送幼儿园的时候,我都比较膜拜。现在现实情况到自己家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我在陆续的收集各种适合于小新的3岁前不上幼儿园的正当理由。
1、小新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症。准确的说不是小新,是3岁前的孩子都会有,他的社会关系里目前存在的只能是家里人。早上睁开眼睛看不到我都哭;曾经上演过一次电梯惊魂,他一个人前脚进去电梯,我妈没跟上被关在外面;此娃抓着衣服痛哭几个小时,一个礼拜都是蔫的,晚晚噩梦哭醒。我不能在完全有条件可以提供安全感的状况下残忍的给他下套。我希望幼儿园对他是个愉快的开始,而不是个从痛苦到接受的过程。何况,我在家带他,有这个条件。
2、三岁前的月龄差异很大。2个月前的小新,我还觉得胆小、太过温和,不喜聚众。可最近,他下楼会主动拉小朋友说跟他一起玩,会对我大声说话:妈妈,我很生气的!你懂了没有!!!去游乐场也敢爬上爬下疯玩不停。说话、用词,包括坐马桶,都有很大进步。与我们成年人差别好几岁都几乎看不出来的情况相比,孩子们一个月是一个月。这个月不会爬,下个月就可能爬的很好;这个月不会走,下个月就可能不用人扶都走的很好。所以,我想稍微给他点耐心让他准备好。
3、男女有别。中医上有个周期循环说法,西医里也有个男女生理心理发育阶段不同的说法,具体怎么说我忘记了,但有一点我牢牢记住了:5岁男孩的心智成熟程度只等同于3岁半的小姑娘。这点我自己家有现身说法,我和弟弟在同学龄表现的成熟程度就非常大差异。同龄的小朋友里,女孩说话走路都会比男孩早,这个差距一直持续到差不多20岁吧。小新同学目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实差强人意,加强训练吧!
4、启蒙教育。我希望在他人生观、世界观启蒙阶段,是以父母为中心和重点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一个妈妈曾经告诉我,他儿子在学校不听话被老师训,训完老师还告诉他,你回去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告诉了他们,他们还会再训你。这个事情一直到很久以后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告诉他妈妈才知道。如今的老师,已然不会100%为人师表,牛鬼蛇神什么都有,何况人人都有情绪低落时候,碰到个不负责的欧巴桑,一群孩子,耐心教育不是人人做的到的,唯有体罚解决问题。我不希望他在对错是非的懵懂阶段,是有一个很可能没有丝毫责任心的很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是路人的人给他随意灌输。与其让别人“随意”的带,不如自己用心的教。在他开始接受灌输的最初,给予他温暖又亲切的爱。小新现在是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我大声说话他都会学,何况其他……
5、童年很重要。会玩才会学!因为决定给小新上小区的幼儿园,而我们这个幼儿园传说中确实不怎么特别好,能教的东西也仅仅限于123ABC鹅鹅鹅这样的原本小学才该学的东西。但我的想法是,安全第一!小区幼儿园的好处在于有事随时可以跑过去。我也没打算给小新上什么名幼儿园,但我有对传说中不怎么样的幼儿园有小小压力。所以索性能晚点是点。童年很短,玩好最重要!我希望小新同学在5岁前的主要工作都是睡觉吃饭开心玩耍。等他真的有渴望学习的时候,他会愉快又主动的接受知识的。
以上是我自我安慰的理论体系,不一定适用于小新以外的孩子。而且每个家庭的现实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也不同。如果觉得有可参考性和认同感,我很开心。不过,这几天同年龄段刚去幼儿园的孩子们,一个个发烧回家了,我就有点小安慰……(详见下文摘录)
因为和很多妈妈们聊过这个话题,得到一个非常好的一篇文章,是个台湾妈妈写的。具体出处我不知道,所以没办法注明了。虽然我不至于让小新5岁上幼儿园,但她的说法我非常认可。和大家分享了……
标题这句话,是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当时没什么感触,但现在觉得这是句很好的话。于是引用了。
五岁再上幼稚园
最近遇到很多媽媽熱烈的討論選幼稚園的問題,通常我在一旁是一聲不吭的。老實說,我對幼稚園並沒有多大好感(詳情請見「孩子,我要教妳怎麼愛我」一書),我認為,幼稚園的存在是給那些因為上班而不能自己帶小孩的人方便而來的。因此,雖然我的兒子今年已經四歲半了,但我並沒有打算讓他上幼稚園。
我的老大除了在我生產那年,唸過不到一學期的「幼幼班」之外,也只有念了一年的大班(半天班)。我認為,孩子不適宜過早去幼稚園。而老大的經驗,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五歲才是適合上幼稚園的年齡!」
就生理方面來說,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大小便、擦屁股,大約要到四歲半左右。孩子真正可以自己取菜、添飯、完整的進食,大約也在四歲半左右。孩子要完全學會穿衣、脫衣、扣扣子、拉拉鍊、穿鞋,並明確表達冷熱,大概在五歲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幼兒傳染病,都攻擊「五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要能夠說清楚、講明白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了哪些事,大約也要將近五歲。
就心理方面來說,三歲同理心才開始發展,三歲半左右才開始跟同儕展開互動,四、五歲的孩子,才是最需要玩伴的時候。
就語言發展來說,語言學家建議,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時間,最好在「五歲以後」。五歲以內,是打好母語最重要的時機。五歲以內,是孩子最依賴媽媽的時間,而五歲以內,也是家庭養成人格的基礎。而且,五歲開始小肌肉發育較為成熟,才可以進行仿寫,提早教導閱讀、寫字,對孩子並不一定是福。
我家老大第一次去幼稚園的時候,只有兩歲十個月,那時因為家庭狀況不得已,所以只好送到幼幼班去。三歲的孩子分離焦慮還很嚴重,除了前幾天新鮮感之外,接下來幾乎天天上學都要來一場「生離死別」。雖然,老師也告訴我,我一走她就不哭了,但是,到最後她每晚睡覺時都會感到焦慮,有時候連睡夢中都會哭喊:「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學!」
於是,我知道她還沒準備好。就不再勉強她。
五歲再去上學時,就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她每天晚上都期盼著第二天學校的活動,上學連再見都來不及說,就頭也不回的奔進教室,完全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一年的大班生涯中,她沒哭過一次。而我觀察大般的其他小朋友,很明顯的,在幼幼班門口哭哭啼啼的情形,大班幾乎完全消失。
我知道,她準備好了!
第一次上學時,我每天問她在學校做了些什麼,她總是說不清楚;問她老師有沒有罵人?她也不知道。
第二次上學時,她可以如數家珍同學的名字、今天老師對誰說了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東西。做媽媽的可以光憑她的敘述,就描繪出學校的概況,大大放了不少心。
第一次上學的老大,原本幾乎不生病的,一到學校去,就連續病了好幾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染上感冒。第二次上學,我本來預計她又會感冒好幾個禮拜,沒想到,這回她好的跟一頭牛似的!偶爾一兩次感冒,也很快就痊癒,抵抗力顯然強了許多。
我想我找到了原因:因為她長大了!
因此,在老二有先天性氣喘,容易因為感冒而發病的狀況下,更堅定了我「五歲前不上幼稚園」的決定。
可是,很多家長問啦:「不上幼稚園,在家都沒有學到東西怎麼辦?」
在家可以學的東西可多著呢!
看車牌可以學認數字、ABC,看招牌也可以認得不少字。跟媽媽去郵局領錢可以學數數;上街買東西也可以學算數。去超級市場還可以認水果;去海產店吃飯時可以看到不少水生動物。吃飯前,兒子會幫媽媽剝豆子、認青菜;吃完飯,還可以練習洗碗。參加讀書會時,媽媽聊天,寶寶可以一起玩;每兩個月,我們可以在平日去動物園、看展覽,不用跟別人擠來擠去,享受好品質的參觀行程。
就像今天早上,雪真幫我們預定了「大直消防隊」的參觀行程,孩子們在一個鐘頭內,摸了一隻超肥的綠鬣蜥,還參觀了雲梯車、消防車、救護車,甚至還親手操作灑水器!他們超級興奮!
前天,我們在小樺阿姨的指導下,做浮水印的勞作,兒子非常認真的做了超過一個小時,印出十幾張作品。想想看,在幼稚園裡,兩個老師要照顧三十個小孩,哪有可能讓你一個人花這麼多時間做一件事、發揮創意或是耗盡體力呢?
晚上,爸爸的睡前故事裡有甲蟲、恐龍,也有孫悟空;白天,阿嬤的院子裡他可以挖蚯蚓、摘黃瓜。 PLAY
我很滿意目前這樣的狀況。
因此,五歲再上幼稚園吧!或許,我會讓他就這樣直接念小學也說不一定!
-----------------------
PS:我没想到今天收到无数的纸条,都是经验和体会,而且无一例外的同意我的这些拙见。其实写这篇也是给自己一个坚定的信心。周边的孩子们比小新小很多的都去了幼儿园。我不是求另类,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谢谢你们给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