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苹果的琐碎心情 |
人人都有一颗闷骚的心
俺干儿子他亲妈说他那两岁的儿子小小年龄就看出是个闷骚型,表现方法在于别人注意他的时候他故作姿态挤眉弄眼强装冷漠,别人不关注他的时候他胡叫乱吼引人注意。
俺认识一男人说他女友属于闷骚型,外表看起来闷闷的,私底下其实有种特别的味道,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非常有兴趣及乐趣。
俺的一闺蜜说她喜欢张曼玉,因为她属于闷骚型,看起来风情万种仪态万千,欲言又止动作暗示,是能男人统统拜倒在石榴裙底的女人。
如此看来,闷骚是个褒义词。对号入座,那我也缠和一脚丫进来,俺的闷骚主要表现在经常能被人拆穿的刻意的故作姿态的装蒜样儿,比如,装淑女;比如,装茫然;比如,装思考;比如,装大蒜等等等等。
刚才用百度google了一下,关于闷骚的解释有几种:比较理性的分析是说闷骚是指外表中规中矩,严肃内向;内心却充满激情、渴望。这是人类性本能和社会伦理道德相互冲突导致的结果。另外一种解释我比较认可:闷骚是一种表里不一,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信息传递方法。即使他(她)外表冷淡,依然欲盖弥彰。闷骚也是骚,明眼人即刻看穿。――哈哈,此屁有理的紧。
下面摘抄我网上看来的一段话(部分删节):
“骚”也就“骚”吧,干吗又要“闷”骚呢? “闷”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人类是群体动物,在人类社会生活,你一定要遵守人类社会的规则,即使某种规则是违背人类本能的,你也只能遵守它。人类社会的规则是由人为制定,从而也注定是不断变化的。一些人无奈地选择“闷骚”的原因是,在现时的社会,仍然有这样的潜规则:要受人尊敬,一定要远离“骚”的形象。例如:教师、白领、管理层人员等等必须外表严肃,衣着庄重,不苟言笑。“骚”这个似乎带有贬义的形象和此类人物是无关的。其实在中国,不仅仅局限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员,即使是一般的普通民众,在强大的传统文化背景的“道德”压力下,很多人都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本能。但我们知道,本能的“骚“是我们人类与生皆来,自然而然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在这种本能和社会“角色要求”的冲突下,一些人只能无奈地选择“闷骚”来应对。一个“闷”字就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无奈”,这是本能和社会规则冲突下的产物,这大概也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呵呵,如此说法,你同意吗?
如果闷骚是种生活状态的放松,那么,做个闷骚女人或闷骚男人吧,偶尔矫情一把,装个嫩扮个可爱,作一把来点悬念,有点浪漫,带点情绪,少点动作,多点暗示,呵呵
闷骚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