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祥甫向和尚发作道:“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钞钱,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著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爷,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著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烧得滚热,送与众位吃。
2、 夏总甲道:“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爷,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爷,我听说,他从年里头就出差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儿子,却是谁做主人?”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爷请;李老爷家房子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爷家大厅上。”
3、 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4、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5、 王德道:“令弟平日身体壮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我们至亲的,也不曾当面别一别,甚是惨然。”严贡生道:“岂但二位亲翁,就是我们弟兄一场,临危也不得见一面。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6、 马二先生食量颇高,举起箸来,向公孙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当下吃了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
7、 牛玉圃道:“我和你还是那年在齐大老爷衙门里相别,直到而今。”王义安道:“那个齐大老爷?”牛玉圃道:“便是做九门提督的了。”王义安道:“齐大老爷待我两个人,是没的说的了!”
8、 沈大脚摇着头道:"天老爷!这位奶奶可是好惹的!他又要是个官,又要有钱,又要人物齐整,又要上无公婆,下无小叔、姑子。他每日睡到日中才起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银子药。他又不吃大荤,头一日要鸭子,第二日要鱼,第三日要茭儿菜鲜笋做汤,闲着没事,还要橘饼、圆眼、莲米搭嘴;酒量又大,每晚要炸麻雀、盐水虾,吃三斤百花酒。上床睡下乡两个丫头轮流着捶腿,捶到四更鼓尽才歇,我方才听见你说的是个戏子家,戏子家有多大汤水弄这位奶奶家去?"
9、 沈大脚道:“十七老爷把这件事托了我,我把一个南京城走了大半个。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如今亏我留神打听,打听得这位姑娘,在花牌楼住,家里开着机房,姓王。姑娘十二分的人才还多着半分,今年十七岁。不要说姑娘标致,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也会唱支把曲子,也会串个戏。这姑娘再没有说的,就请老爷去看。”
10、 差人忙说道:“千差万差,来人不差。我们清早起就在杜相公家伺候了半日。留你脸面等你轿子回来。你就是女人,难道是茶也不吃的。”沈琼枝见差人想钱,也只不理。
11、 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初十日出来,累倒了。每人吃了一只鸭子。眠了一天。
12、 六老爷拿筷子在桌上催着敲,细姑娘只是笑,不肯唱。六老爷道:“ 我这脸是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我要细姑娘唱一个,你就要唱。”
13、 那余、虞两家,到底是诗礼人家,也还厚道,走到祠前,看见本家的亭子在那里,竟有七八位走过来作一个揖,便大家簇拥着方老太太的亭子进祠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