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秋色赣•皖•鄂】在黄州看长江最美日出
摄影/一舟之旅

夜宿黄州,已是月上中天。临窗眺望夜幕中的黄州,晚唐诗人杜牧一首七绝悄然浮现眼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是中国山水诗起源的温床。江南行,如果缺失了对唐诗宋词的几分眷恋,匆匆行走间,会丢失许多本应感受到的南国温婉、诗意和盎然。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在署理州衙期间,写下了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成就了今日的山西“杏花村”汾酒,也留下了一个千古“杏花村遗案”,以至于今日,让几个城市因经济利益而争执不休。其实,山西的汾酒与杜牧诗中所言“杏花村”,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档子事儿。山西人精明,把这个本属于江南的牌子,硬是拎到山西,再造了一个与诗中故事并无渊源的“山西杏花村”。这段杏花村与酒的故事,在以商业价值为坐标的当今社会,不知还会演绎出什么好玩的噱头来。
静卧旅榻,白浪淘天的长江水,不时涌进脑海。虽说,耳边听不到江流澎湃,但对这条母亲河的记忆,此时却如此鲜活地涌现出来。二十多年前,曾陪父母回重庆看望他们的同事,回程时在朝天门码头搭乘夜班船顺江而下,过三峡,到宜昌,经黄州,再到南京。一路上,领略了这条大江的浩瀚,却没有找到太多儿时的感受。长江沿岸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已经改变了这条大河的颜色,那颜色,让人感觉不是行走在长江,而是到了又一条黄河。
黄州一夜。浅眠几番。天色已明。起身来到窗前,但见窗外大雾弥漫。极目搜寻,却根本找不到浩浩江流的踪影。不知,杜樊川当年在黄州,是否会在这秋雾乍起之晨,独骑一头毛驴,悄悄然,潜入这如影似幻的雾霭之中?
长江畔的秋雾,在静静的晨曦中温润滑行,一会儿荡过了树稍,一会儿淹没了人影。当我走进这浓重雾色,那份特有的江南温润,倾刻间即环绕全身,让我的心也柔软起来。
一轮硕大的红日,从东方渐渐升起,天地间的一切,瞬间溶入一片金黄色的暖意之中。长江大堤上,金色的晨雾铺天盖地,飘荡而来,人漂浮在这金色的江雾里,竟一下子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黄州,你莫不是因此而得名?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