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012-10-24 23:00:08)
标签:

冯国瑞

天水麦积山石窟

三国行

旅游

分类: 【西北地区】

     【秦•汉•蜀-三国行】佛隐麦积山(一)

摄影/一舟之旅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说起麦积山,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呀。没错,中国的“四大石窟”闻名合世界,许多国外旅游者来中国,旅行的首要目的地,就是要亲眼看看,这些上千年前留下来的珍贵古代文化遗存。

    “四大石窟”所在地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从几大石窟群的分布情况看,它们的出现,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着密切关系。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这条东方大陆通往西亚、中东的重要通路,在为古人实现物物交换的同时,也将东西方文化连接、融汇在一起,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就是沿着这条通道走向华夏腹地,又从华夏大地向更远的东方岛国传播。

    不能否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扩张蒙元帝国版图时,这条通道,也为他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撑。

 

    回到“四大石窟”。这些珍贵的石窟遗存,虽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但基本上归属彩绘、石刻、泥塑三大类。

    敦煌石窟:以彩绘壁画闻名。

    云岗石窟:以石刻造像著称。

    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在中原地区的延续。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彩绘独树一帜。被当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

    开凿于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的麦积山石窟,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上千年改朝换代,石窟也是几经兴衰。繁盛时,曾供养僧人数百;衰败时,却是一派“野寺残僧少”(杜甫诗句)的破败景象。民国后,军阀割据战乱频仍,近1500年的佛家道场,再度荒弃于山岭的荒草之中。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冯国瑞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天水著名学者,原国立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别号“麦积山樵”。梁启超誉之为“美才、奇才”,认为“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二酉堂之外,迨未或能先也”。1927年,清华毕业的冯国瑞因时局动荡,意欲归里。梁启超爱其才,又知不可留,于是函荐于当时的甘肃省长。

    在1940年之前,麦积山石窟因道路不通,年久失修,栈道塌毁,因凋蔽残破而人迹罕至,一片荒凉。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冯国瑞与好友6人相约,徒步入山考察。当时的木栈道历千百年风雨浸蚀,早已破烂不堪。冯国瑞攀危崖、探幽洞,获得了麦积山石窟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次考察,是麦积山石窟开窟1500多年后,第一次由专家学者对石窟文物进行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科学考察,对麦积山石窟以后乃至未来的研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让冯国瑞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憾,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编写出了一部在麦积山石窟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麦积山石窟志》。从此,让世人第一次认识到了麦积山石窟非凡的艺术价值和让人神往的美丽。

    可以说,是有了冯教授的发现,有了他的研究成果,有了他的呼吁和亲历亲为,我们才能有幸看到今天的麦积山石窟。

 

    发图前,向冯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1、景区大门:对面赤色的山体,显示这一带呈典型丹霞地貌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2、景区山路:坡度比较大,体力弱可坐景区环保车上去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3、石窟景区:过了这块大石头,就会看到石窟了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4、石窟山体:如同一个巨大的麦垛,故名“麦积山”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5、危崖天工:石窟全部开凿在垂真的山体上,感叹古人的创造力——太强大了!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6、拉近再看:仍然是感叹——壮观!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7、佛隐岩中:山体上,凿有大小佛龛上百个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8、石窟简介一:看官不爱读可略过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09、石窟简介二:看官不爱读继续略过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0、佛仪慈祥:镜头拉近第一眼,看到大佛慈祥的容颜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1、大佛高耸:麦积山最大的三尊立佛,大约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2、阿弥陀佛:历经千年,仪容如初,太精美了!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3、佛影安然:为了防止自然和人为毁坏,许多佛龛都装上了防护窗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4、仰视一:高大——至高无上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5、仰视二:壮美——巧夺天工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4、仰视三:庄严——敬佛如敬天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7、凝视:佛的智慧,能洞穿红尘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8、侧思:佛语——思,是一生的智慧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19、默祷:这尊佛,有很浓的西域色彩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0、拥堵:北京街头经常堵车,参拜大佛也“堵车”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1、东方维纳斯:右边大佛的手指,纤柔如少女之指(感叹千百年前民间工匠的精巧雕塑技艺)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2、佛语:敬畏,为来世,为今生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3、历史:这几尊佛,似乎在讲述麦积山的过去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4、过往:我是你的过往,你又是谁的过往?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5、静修一:凡尘人等,是耐不住如此寂寞的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6、静修二:修行,其实是修性、修心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7、佛痛:伤害佛的人,如何下得了手?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8、北周佛龛:这一组结跏跌坐佛,经宋、明重妆,仍不失原来风貌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29、俯瞰众生一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0、俯瞰众生二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1、佛冠:细部也雕塑得细腻而精美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2、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3、泥塑一:麦积山的佛像,有的是石雕泥塑,有的是以木为骨架,结以麦桔麻布,以泥塑成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4、泥塑二:时代久远,毁坏了就难以修复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5、麦积奇观:摩崖石刻,笔力雄浑壮观,与石窟合为一体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6、冷眼看千年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7、顶天立地:只打造孽者


【秦•汉•蜀-三国行-7】佛隐麦积山(一)
38、穹顶壁画:人物神态动感极为生动

 

 

    麦积山旅行小贴士

    1、交通: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都有开往麦积山石窟的公交车。麦积区在天水火车站上车,票价5元;秦州区在蓝天商厦坐5路小公共,票价8元。打车或包车250元左右,可与司机砍价。

    2、门票:全价票70元,优惠半价35元,景区交通10元(大门到石窟有3.5/Km上坡路)。

    3、游览时间:半天即够(景区还有植物园,俺没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