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步7小时,穿越大榛峪长城西大楼(2)
摄影/一舟
 
   
大榛峪长城段,位于箭扣长城北京结之西,这段长城的制高点,被当地老乡称之为“西大楼”,与九眼楼、北京结并称为北京野长城三大制高点。有驴友行走这段长城,大多是从贾家口关起步西行,登上西大楼,再向偏西南方向行走,最后到三岔口村或铁矿峪结束行程。
   
洛桑队长在设计此次穿越线路时,没有沿这个方向走,而是选择从西边的三岔口村为起点,绕过西边的断头长城,自西往东穿越西大楼,第二天再穿越连云岭,探寻“耷拉边”,以北京结为此行的终点。
   
这次长达7个多小时的长城穿越,难度和危险系数之大,是预先没有想到的。网上查了一下,危险系数居然是2.5级,穿越难度,就象白音大哥说的,足有2级以上了。
 
   
有资料说,这段长城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长城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直冲云天。如今身临起伏落差极大的长城之中,确实感到非常壮观。面对眼前的雾中长城,忽然觉得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诗句,似乎就是为这段长城写的。
  百度词条:明万历年间,大修北京长城,大榛峪长城在此时得好了最好的修复。大榛峪有石碑记载了这一次浩大的工程“山东右营春防军士三千名,内除杂流火兵四百名,实在修工军士两千六百名,奉文派修大榛峪,东接主兵工尾迤西二等边墙五十八丈五寸,内修便门两座,铁褁门四扇,又修匣光墩台起迤西二等边墙六丈九尺五寸。共墙六十五丈,底洞一丈六尺,收顶一丈二尺,高连垛口二丈,自本年二月二十日兴工办料,遵照原行如式修筑,於四月初八日修完,因记……万历四十三年(1615)四月立”
 
   
巧合的是,我在长城上发现一方被弃的石碑(不知与上述文字是否为同一碑),上面字迹已无法辨认,仅在碑尾依稀辨出“万历四十三年”字样(与上述碑之落款相合)。
   
去年冬天与洛桑、格格三人徒步连云岭长城,在一个敌楼内见一方万历十八年碑,碑文仔细辨认还能读下来,当时拍了照,回来却说什么也看不清字。后来,博友大鹏扶风发纸条询问碑文情况,从洛桑处得知他是研究明史专家,心里更是懊悔。于是再出门时,包里一定带有纸笔,如再遇老古董,除了拍照,还要用笔记下相关文字,以供专家研究之用。    
   
大榛峪长城的美,与箭扣长城截然不同,却也有箭扣长城的起伏之妙,只是穿越时山中雾气太大,壮美的长城远景很难收入镜头,也稍稍影响了我们的穿越情绪。7个小时后,当我们看见山坡下的贾家口水关,再回首西望,不虚此行的收获感,还是在心中漾然而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