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京口三山】——北固山怀古
文·摄影/一舟

北固山的游览精髓,是怀古。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分为三,史称“三国”,魏、蜀、吴三分天下,魏、蜀都打着汉室旗号,唯有东吴是新生政权。公元229年,孙权在江东登基称帝,建立吴国,据说镇江曾为都城。于是,在长江边的北固山上,就上演了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
吟咏过北固山的历史名人很多,如王昌龄、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等,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诗句,都出自这里,已成为千古绝唱。
在两宋词家中,我最喜欢辛弃疾和苏东坡的词作。喜欢辛弃疾,一是源于他的经历,二是喜爱他词作风格的多样化。后人将宋代词家分为两大派,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辛二人。其实,除了豪放之外,辛词还有许多温婉清丽之作,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呵呵,“百度”的出处原来在此啊)、“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等。
还是回到北固山,继续我那怀古之幽情。
辛弃疾在北固山留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把古代士子们的怀古情绪,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且绵绵不绝,延续千年。现将两首词抄录如下,相信您也曾经喜爱过: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01、怀古从这里开始:千古兴亡多少事,满眼风光北固楼

02、一联咏千年:“槛外长江咽六朝,峰巅片石留三国”,在游览风景名胜时,读记几幅对联,会给游览增添许多情趣。此联是集诗联,联语出自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傅的沈德潜的诗句

03、花中潜古趣 04、阶上寻遗音

05、千年铁塔:此塔为晚唐名相李德裕(787—849)始建

06、塔旁有碑,记载了铁塔的延革与变迁

07、甘露寺: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屡毁屡建,至宋代有僧侣500多人,明清为全盛时期,寺宇、殿堂、僧屋计有200多间,康熙和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因刘备招亲,甘露寺名声大振,《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08、刘备娶妻巧盘算:刘皇叔从诸葛亮计,乐滋滋抱得美人归,东吴大将军孙权却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09、碑文诉说千古事:《三国演义》是话本,史上是否真有其事,那是史学家的事了

10、凭栏处,潇潇雨歇: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相继到此隔江北望,正应了岳武穆当时报国无门的心境

11、抬望眼,壮怀激烈: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大卷分久必合的故事,只可怜了许多故事中人,演绎出众多千古活剧,令后人唏嘘

12、宏开鹫岭:四个字气势宏大,嵌于祭江亭南长廊壁上,字大一米见方,据考证为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书

13、祭江亭:又名北固亭、凌云亭、摩天亭、浴日亭等,建于东晋咸康年间(340年前后);原为方亭,木结构,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换成石柱;清末,康有为游此,改题为“江山第一亭”;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亭中写下有名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14、孙夫人殉夫于此:一部《三国演义》,英雄如鲫,美女如云,貂蝉、二乔、孙尚香等绝色女子,登上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也仅仅是英雄豪杰的点缀;孙尚香身贵貌美且武艺精湛,也只能被哥哥当作棋子;刘备命绝白帝城后,孙夫人遥望西蜀祭拜,之后在此投江自尽,成为一代烈女

15、不见长江天际流:在大江大河上无节制地修建大型水电站,已经毁掉了一条黄河,接下来的还有长江、澜苍江、怒江、甚至是雅鲁藏布江,看着这细如丝带的长江,在边长大的俺,不由悲从中来

16、多景楼:始建于唐末,取名于李德裕《临江亭》诗句“多景悬窗牖”;近千年来数移其址。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秋重建于今址,抗日战争时被毁,1959年重建,1984年再修缮

17、勒石以记:多景楼为古代长江沿岸名楼之一,“天下江山第一楼”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题写

18、朱文公祠:纪念朱熹的,砖雕很精致,可惜只剩
19、千古江山:英雄不知,魂归何处
下小门楼子了

20、碑亭御:清代改革皇帝光绪御制
21、哈哈:这个亭子的名儿,俺忘啦!

22、景依旧,人已非:回首六朝事,都在笑谈中;历史记住的是昨天,人却只能活在当下

23、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的石刻镇山墨宝,刻于后峰东侧长廊壁上,南朝梁武帝曾亲书此六字,后佚;南宋名书法家吴琚重题,清康熙四年(1665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刻石,后传被雷击破;“文革”中“一江山”三字毁,1976年重新补全

24、大江淘尽英雄:下得山来,在一辟静处忽见此墓,为东吴大将鲁子敬,“草船借箭”里,他是个主要人物;北固山原有柳永墓,柳永为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宋皇祐五年(1053年)逝于镇江,葬北固山下,因年久失修湮没无闻,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可叹,我们还经常自诩“文化古国”
)

25、时间会忘记一切:留住历史吧,那是我们的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