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你,让我感动

(2007-11-17 01:20:29)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分类: 【随笔】
是你,让我感动是你,让我感动
 
是你,让我感动
文/一舟之语
 
    昨晚加班,编审记者采访经济学家陈瑜有关"消费资本论"的稿子,早晨6点多就醒了。起来进网看了一下,网页上的新闻还没有更换,就把手头的稿子又重看了一遍。这时,电话响了。拿起听筒,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们的作者——沈克明先生从大洋彼岸的纽约打来的。
 
    与克明先生相识是在去年,缘于他对我们杂志的喜爱和对祖国的挂念。
    那次的电话也是他打过来的。他告诉我,有一天他在纽约逛街,忽然在一家书店中看到了《新财经》杂志。他没想到在远离祖国的美国,也会看到祖国出版的杂志,翻阅后他很喜欢,就买下带回家里细读。
    克明先生是20多年前去美国的,已经在那里定居。虽然远离祖国千里万里,却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他在美国的一家大地产公司任职,所以对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极为关注。在电话交流中,他讲了一些美国房地产方面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建议他把自己在美国看到和感受到的地产方面的情况写成文章给我发过来,我们的读者一定会对他文章里提供的讯息感兴趣。
 
    虽然是第一次通话,但我们彼此间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好象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聊着聊着,就半个多小时了。他同意为我撰稿,并在第二天就把文章发到了我的邮箱。文章发表后,被几家网站转载,几天时间点击率就达到了一千多。他很开心,打电话把网友的跟帖情况告诉了我,我登陆转载的网站看了之后,也很高兴。我们的越洋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后来,他又发过来几篇文章,刊发后,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去年底前后,因忙,相互之间电子邮件联系也相对少了,但他并没有忘记在圣诞节前给我和编辑小史发来问候的邮件。但我不知道,那段时间他已经患病住院。
    春节后,收到他的电邮。他在邮件里开篇就向我道歉,说长时间没有与我联系了,曾经答应的稿子也没有写出来,是因为自己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正在恢复治疗中。看了这封邮件,对着电脑屏幕,我的脑子一时陷入空白,呆呆地对着电脑楞住了……
 
    此时我才知道,克明先生是在怎样的一种身体状况下在完成我给他安排的撰稿任务。有一次,他写来一篇反映美国集市管理方面的文章,我还要求他去拍一些纽约街头集市的照片,以保证文章的现场感。那时好象正值纽约的冬天,但他还是很快就把图片给我发了过来。
    在克明先生的感染下,那期杂志的卷首语,我写的是《关注马赛克经济》。
 是你,让我感动
    2007年,上海市政府发文同意,在城市某些街道区段开放街头集市交易。应该说,克明先生对美国街头集市情况的介绍和《新财经》杂志对这一经济现象的反映和呼吁,引起了有关政府的关注,并做出了改善措施。
 
    今天离开办公室前,我想,晚上一定要写篇博文,文章的标题就叫“感动”。
    这感动,缘于克明早晨打过来的电话;这感动,也缘于近两年来,我所接触到的祖国山南海北喜爱《新财经》的读者朋友们。
    这感动,在我每次接到克明电话时有过;这感动,在我翻阅读者来信时也同样有过。正是有了这些朋友的支持和厚爱,《新财经》杂志才能走过八年的成长历程,直到今天。
 
    在年初的一次读者见面会上,当一个读者朋友说他已连续订阅五、六年我们的杂志时,当时我心里的感受真的是热烘烘的。同时也在问自己:办不好这本杂志,怎么能对得起如此重情重义的朋友?
 
    前几天,接到一封来自黑龙江的读者来信。这位读者不是做经济或管理工作的,但他也订阅了《新财经》好多年。翻读他的来信,我心底泛起的已经不仅仅是感动了——他是一个交警,但却能在许多年中,从他并不高的收入中每年拿出钱来订我们的杂志。他在信中说,他是TCL品牌的消费者,家里换了三台电视机,但他每次换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TCL品牌。近几年,TCL的国际化遭遇了一些挫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把电视关机时的屏显,开发成广告窗口,如果成功,每年可以给企业创造几千万元的广告收入。他在信中说,希望能通过我们,把这封信转交给TCL董事长李东生。
 
    我知道,这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在对自己喜爱的国产品牌表达他的信心。我也知道,他在写这封信时,也是对《新财经》表达着他的一片信心。信的末尾,他没留下联系方式,只有信上的地址告诉我,他来自祖国最北方的黑土地。
 
    我想,面对这样一封来信时,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媒体,心,都会被这样的情感、关注和爱护而感动!
 
    克明在今天的电话里说,他不想仅仅只是给《新财经》写几篇稿子,他还想通过他在美国生活和工作20多年的关系和资源,为《新财经》创造一些经营上的收入,他已经有了一些成型的想法。
    那一刻,在听电话的我,心里和眼里同时涌动起了一阵难以自抑的波澜。
 
    他说,下个月回祖国,一定到北京来看我。他说,已经20多年没有到过北京了,说什么也要来看看。
    我说,这20年的北京变化太大了,有些地方你可能已经不认识了。我说,你来了我一定会去看你,带你在北京到处走一走。
    他说,北京的冬天一定很冷吧。
    我说,北京的气候和纽约差不多,不会太冷。
   
    其实,即便是北京很冷,我们的约定也一定会在北京实现。
    其实,如果用心品味,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事情让自己感动。
    这感动,是生命中最应记取的瞬间。
    这感动,是生命中最具神韵的色彩。
 
 
    2007-11-17 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