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恶意泛滥成灾
一场车祸,把深圳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前天深夜两点多,一辆跑车在滨海大道上飙车,撞上两辆出租车,一辆电动出租车起火,车上三人当场死亡,跑车和两外一辆出租上数人受伤,肇事司机醉驾,事发后离开了现场,7小时后自首。
这么一场车祸,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媒体微博上到处是关于深圳车祸案的新闻,大家高度关注的不是死伤者,不是滨海大道的行车安全,不是电动车的不堪一撞,不是遏止醉驾飙车的管理方案,这场车祸之所以掀起全国范围的大关注,是因为怀疑第二天去自首的司机是顶包的,因为他不是跑车的车主,而是一个改装车师傅,来自农村。
到了今天,相信真相基本清楚了,肇事者就是这位司机。且不说事件发生之后暴露出来的各种常识缺失,各种判断失误,各种视角狭隘,那些捉拿真凶的吼声,那些咬牙切齿的恨意,很让人心里发寒。
我看过一本日本推理小说,是畅销书作家东野圭吾写的,名字叫做“恶意”,小说的开头就是谋杀案,而且很快找到了凶手,凶手供认不讳,一切确凿无疑。案情很简单,一个高帅富的作家,集好家世,好运气,好前程于一身,而他的高中同学,就是杀他的凶手,却出身贫寒,无论怎么努力,前程都是一片黑暗,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凶手年纪轻轻居然得了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他杀害他同学的动机,警方顺着案发后的线索很快就找到了,原来这位被杀害的高帅富,一直强迫他的屌丝同学做影子写手,也就是说,高帅富的名声财富,全部来自这位屌丝同学的劳动。
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案情公布之后,只有一个警官觉着哪里不对劲,他锲而不舍地展开了密密麻麻的调查,一一造访他们俩的中学同学和邻居,最难验证的是代笔这个环节,因为有大量手稿证实了凶手就是作者。最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开篇的一切,除了凶手杀人是真相之外,所有的杀人动机包括手稿,都是凶手精心布置的。这位凶手,不单是要杀了他的同学,还要将这位同学短暂人生所留下的美名,全部颠覆。警官在最后的陈词中说,你这么做的动机,只来自你心里的恶意,就因为你一直看他不爽。
我很喜欢这本小说,除了情节设置特别,细节饱满之外,关键是它揭示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性,恶意。
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他们的人生,用广东潮州人的说法,是苦藤上结的苦瓜,掉到苦井里,还要喝一肚子苦水,而另一些人,他们好像很轻松地生活,却占尽人生风光,过着不可一世的好日子。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个体差异,确实容易让人心生恶意,而人类文化中对真善美的弘扬,正是要用善意的美好,让生活快乐起来。
最近,在质疑代笔事件中,在电视招聘节目中,我都看到了恶意的黑影,还有类似深圳车祸这类的公共事件,引发的不是善意的批评,有建设性的提议,而是铺天盖地的讨伐。
一场车祸,夺去了三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场悲剧。愿逝者安息,肇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交通安全的管理漏洞得到重视。
而我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都不应该再让恶意像毒气一样地蔓延了,我们应该弘扬真善美,用善意和温暖,共同建设这个社会。这样的理念,在政府,在媒体,在公众,在全社会都应该达到共识。
在我看来,人性的本质,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善恶一念间。恶意不能带来快乐,这是肯定的。所以说,我拦不住大家仇官仇富,我要拦着的,是大家别因为仇官仇富,耽误了自己的人生快乐。
看看窗外吧,初夏的阳光下,是枝头蓬勃生长的绿叶,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