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无风险受益者
关于房价,作为全民的焦点,已经吼了不少日子了,我认为在我听到和看到的各类声音中,只体现了冲动和愤怒的吼声,而没有体现专业和理性的分析。
我总是喜欢从身边的现象来看待和分析经济,比如说,在房价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人买房子?什么人在买房子?房价呈现出来的不断上升状态,是怎么造成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谁是最大的获益者?
好吧,第一个问题,什么人在买房子?我观察下来,即便是限购之后,我周边的人仍然在买房子,比如说,咱家男人的同学,买了我们同一个楼盘的新一期复式房,在我们看来很贵的房子,还要等一年入住,可是开盘没多久就卖完了,连售楼处都关张了。
我老单位的同事,一个条件好点的,那是撒开了网在全国买,重庆最昂贵新区的大平面,出深圳靠近汕尾的独栋别墅,就不提他们原来手里有的公寓和自己住着的联排了。另外一个条件稍微保守点的,也不客气,在惠州买了个联排,在我隔壁楼盘买了个公寓收租,人家可就一个独女,房子三四套。所以我一点都不认为新婚姻法财产分配的条例,仅仅是让女孩子吃亏的。
还有,除了商品房,军产房也加入了畅销的行列,一套百把平米的军产房几百万一次性付款,抢一样的。军队的房子不限购,还都在市区的好地点,还带着学位,还比商品房便宜。虽说我们对于这类产权抱有诸多疑虑,可抢着买的人都认为自己住的房子又不卖,用不着操心产权,新房子好地点,住得舒服就行。
最后,我自己亲自体验的惠州海景房热销,那是席卷了半个深圳的中产阶级,现在连骚扰电话都没一个,估计是卖完收摊了。
第一个答案出来了,房价的不断上升,仍然是由需求造成的,这个需求不是媒体一天到晚嚷嚷着的炒房和婚房这么简单,我周围这些买房的人,没有一个是炒房的,也没有一个是用于自己或者子女结婚用的。大家的需求,我认为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自用投资相结合。也就是说,第一,能自用并改善生活,第二,可以作为投资抵抗通胀。至于短线炒房客,我暂时还没缘相识。所以,许多媒体和个人将房价暴涨的愤怒,一味地倾注在所谓的炒房客身上,那是以偏代全的。
决定价格的第一要素是需求,在需求如此蓬勃的情况之下,一厢情愿地盼跌房价恐怕没那么容易。但是,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却是让中央政府十分焦虑,近几年打压房价的各种政策出台,之所以没有起到一个很显著的效果,根本原因在三个方面,第一,无视老百姓的居住需求,第二,没有增加其它可靠的投资渠道,引导老百姓使用手里的剩余资金。第三,房地产带来的巨大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
我们不谈前两条了,那样会写很长,我们就看第三条。高房价下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前些日子,我隔壁有套房子放盘出来卖,我们的一位香港朋友来看房,香港人的居住需求,也是深圳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这个二手房的开价并不是太惊人,可是一算税费,我吓住了,居然达到了房价的百分之十!我买过二手房,也卖过二手房,都是近两年的事,这几十万的大数目,可是我没遭遇过的。细问之下,中介费没涨反而降了,公证费和赎楼费也没涨,唯一大幅度上涨数十倍的是税费,深圳政府最近发布的,按照评估价征税的新政策,让税费从几万变成了几十万。这些税费,当然是地方政府收,中央出台的各项控制房价的政策,表面看来让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但从这些税费里找补的,只能是更多而已。
最近又看到了南京和武汉地方政府,关于征收房产加名契税的消息,这样看来,跟着房价上升和新婚姻法出台无风险受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各地的地方政府。
所以,事情非常地清晰了,地方政府才是高房价下最大的无风险受益者。而老百姓的需求,恰恰成为了他们敛财的最有效来源。这事说起来就比较深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一个国务院都没办法解决和协调的事情,我们又有什麽能力来解决呢?
因此,按照我对于周围的资金和需求来分析,房价在中期,也就是五年到十年之间,如果没有大的政治因素影响的话,是不会下降的。
对于一些来到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不应该把房子作为婚嫁的砝码,更不应该把房子作为终身奋斗目标。这是必须的。
想想当初我们结婚的时候,连一张婚床都没有,当时流行的可是多少条腿(指家具腿的总和)和几大件(指电器),我结婚时的梦想,还不敢跟这些腿和大件联系在一起,我就想要一个落地台灯,一个有纱罩放在床边的落地台灯而已,当时没钱买还偷偷哭了几回,又怎样呢?所以说,在房价奇高的今时今日,年轻人租个房子住,又怎样呢?!
生活是自己定的调调,不要为不合理的受益者和不切实际的欲望,奉献我们的青春和财富,就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