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个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二十多年前,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生孩子呀?我会很惊讶地回答,什么叫为什么呀,是女人都生孩子,我当然要生孩子。
如果是十年前,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生孩子呀,我会滔滔不绝地说上KV的一大堆趣事,孩子带来的快乐是如此巨大,有意思的事说也说不完,用咱哥京干部的话,现在个个孩子都是神童,压根没普通人。
到了今天,如果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有点茫然了,一转眼,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了个大人了,除了反省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之外,好像已经来不及想其它的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院子里到处是孩子的欢声笑语,一个孩子后面跟着一个大人,估计,今天的晚饭,都是一桌大人陪着一个孩子的“六一”盛宴。
我家对面的小姑娘才两岁,已经在上学习班了,老Z的朋友,花费一万多给三岁的孩子上亲子训练班,大人孩子一起学习怎么相处,最新的学习成果,是要懂得满足孩子,比如孩子咬个东西,你要让他咬完,以后就不会缺失咬东西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的家长看着吞云吐雾的老Z说,你看你们这些抽烟的,就是因为小时候没让你们好好咬,现在才非咬着根烟不可。
我们是没经过学习的家长,稀里糊涂地,孩子就长大了,看着窗前跑来跑去的孩子们,我稍微认真地想了一下,我们这些家长,到底要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这样一想,发现标准挺单一的,小时候,我们要个学习好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我们要个会挣钱的孩子,好像结论就是这么简单。
假设,我是说假设,如果咱家儿子KV当年高考成功了,那么,对于他的一切质疑都会烟消云散,这一点,在咱妈谢老师身上验证的最彻底,当KV考上重点高中的时候,谢老师认为这个外孙是没有缺点的,当KV高考失败的时候,谢老师认为这个外孙几乎是没有优点的。幸亏咱家孩子一贯如一,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影响他找不到目标的迷茫。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态度,影响他对亲人的感情。
时至今日,KV仍然在艰苦地寻找人生的目标和力量,这个过程,有点漫长有点痛苦,这,也是KV在我们的宠爱下,拒绝服从社会单一标准的后果,我们这两个家长,经过四年的较量,决心先放弃统一标准,陪着这个大孩子先寻找目标,再积聚力量。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过了关注儿童节的年龄,但是,看着花朵样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仍然在心里感慨着,在这个唯一标准的社会里,孩子们该怎么长大?一旦长大的孩子,发现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实现这个统一目标的时候,痛苦的不单是家长,更是孩子们。他们会陷入对人生的无意义认识,富士康里跳楼的孩子们,就是一个极端案例。
所以说,不是我们要个什么样的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放弃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规划,以及那些打着“引导”旗号的强制。让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寻找自己要的人生,能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才是真正文明的社会。
祝“六一”儿童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