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京城房价
三天假期对我来说好像没有意义,因为在家呆着等于天天放假。这是表面推论,实际上,放假的意义很重大,因为别人放假了,我的生活因为别人放假,有了很丰富的内容。比如,我的大学同学,他们利用假期请我吃了顿大餐,虽说请吃饭的主题与我无关,但有得吃,已经是心怀感激了。
再比如,老Z同志也放假了,这样,我就有车出去逛逛了,逛的其中一项是看房,看的结论简单总结一下,在北京城,四环外五环内,比如我看的百子湾片区,买套三居室大概220万,买套两居室150万,买套单身公寓100万,从四环往城里走,三环增加50万,二环不算天安门,再增加个50万,天安门附近不卖。
这是个大数。北京的户型都比较大,三居室一般在140米左右,两居室100米,一居通常也有60左右,这么大的房子住得挺痛快,买起来就很痛苦了。
跟大家算个大帐,我记得,97年左右,我在深圳白沙岭的房子,大概100米左右,三房,当时买是68万,出租的价钱是5500/月,后来,租金每年递减,到了2002年,这个楼盘的二手楼价跌到了52万,租金也跌到了3000块上下,一直到现在,租金没太大变化,可是房价呢,已经从2002年的52万涨到了现在的120万左右,投资回报率从9.7到6.9到现在的3,这都是粗算,利息什么的没考虑。
北京的租金水平和房价水平,跟深圳差不太多,照这么个算法,现在买房是太划不来了,除非租金能大幅上涨,可眼下还看不出这个迹象,要么房价大幅下降,眼下更看不出这个迹象,我想了一下,除了不买房,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可能买房这么大件事,要隔代进行,比如50/60后买房,80后就不买房了,往上推,我们的父母不用买房,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要买房的,往下推,80后不买房,80后的孩子2000后来买房,如此循环往复。买房的巨款分摊在两代人头上,算是勉强能负担。这虽是个玩笑话,也许是个经济规律呢。
如果你实在想供点什么心里安稳,就多买点社保吧,想想老了拿着高社保,这会儿天天HAPPY多好呀。租房住照样过好日子。
写到这想起来,刚过的不是清明节吗,看到墓地销售,0.7米要7万,心里很悲哀,这人到了地下,才占0.7米,这长乘宽是怎么计算的呢?弄个
1米整的都嫌大了吗?
所以说,人活不过是百年,快乐人生最重要。不管你挣多少钱,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给自己上个紧箍咒,买房不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有房也不是考评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现在大家都有点太把房子当回事了。当然,包括我在内。
房子已经成了掠夺我们主要收入的项目,如果抛开这个魔咒,我们得多出多少钱潇洒生活啊,拿出个零头,买个0.7米的就可以永久居住了,现在倾家荡产也就买了个70年。想透了,是这么回事吧。
上班的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