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兰芳---我们不应该吝啬对它的赞扬
(2008-12-09 23:57:08)
标签:
影评黎明赞扬名伶梅兰芳杂谈 |
分类: 热门话题 |
电影<梅兰芳>---我们不应该吝啬赞扬
今天,看了电影“梅兰芳”,这是我们一定要看的电影,什么都不因为,就冲着老Z手机天天传出的“跟随大王…”和“苏三来到洪洞县…”,我们也是电影梅兰芳的铁定观众。
之前看了影评,没什么表扬,批评的不少,为了保险,我坚持熬到周二半价日,女人都是算小帐的嘛。为了吸取“无极”的教训(老Z看到张柏芝吊在半空那会,站起来就走了),我在老Z包里放了一份南方周末,嘱咐他,万一实在看不下去,就到楼下的星巴克坐着等我,我还是要把电影看完的,老Z很同意我的安排,又往包里补充了一副老花镜。
我们先说结果吧,在这里,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如果让我来打分,我会打90分。当然,不排除有个人对京剧和梅兰芳的喜好加在了分数里。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么霸王别姬呢,这么说吧,程蝶衣表现的是对京剧痴狂下的热爱,梅兰芳表现的是忍耐中的奉献。都是京剧,都是陈凯歌,都是高分,霸王别姬不是写真人,更容易发挥一些,梅兰芳是真人真事,表现和提炼都更有难度。
第一说故事,故事讲的不错,很流畅也很引人,从头到尾,节奏紧凑,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一点不让我们觉得沉闷和出戏,心情一直能跟随着梅兰芳的命运起起伏伏,还时常热泪盈眶,单从这一点,这部电影讲故事讲的就很成功。
电影梅兰芳提取了几个故事,一是少年梅兰芳跟当时的名角十三燕打擂台,二是成年之后的梅孟之恋,三是梅兰芳出访美国,四是梅兰芳蓄须铭志,四个部分,除了在最后蓄须铭志部分略有拖沓之外,节奏都很好,如果要让我说,电影讲故事的关键是什么,我一定选择节奏,节奏太重要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后面节奏的问题,是由于删除阿娇戏份造成的,使得上下半部有一点脱节。太可惜了。
第二说演员,我认为黎明演的很好,之前看过很多评论,说黎明神形皆不似,当下凉了半截,老Z更是坚决否认黎明能扮演梅兰芳,可是看完之后,我认为很好,老Z带着这么大的成见在看,也认为黎明演的还不错。
黎明的演出,好就好在表现了梅兰芳柔弱背后的坚强,隐忍之下的坚持,就像电影的主题,戏子都是带着纸枷锁的,再红也要时刻忍耐,才不会将薄脆的纸枷锁捅破,招致大祸。黎明的演出,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这一点,含蓄和不能够抒发,是黎明演出梅兰芳的最大难点,从头到尾,没有激情戏和大段的表白,让黎明表现梅兰芳的性格,只有在看着普通的一招一式里,传递这个戏剧名伶的性格内在,真的很难,但是黎明做到了,起码从头至尾,我没有想起来他是黎明,而是认定,这个人就是梅兰芳,这就足够了。
章子怡的演出更是让人意外的好,梅孟之恋演绎得含蓄深刻,章子怡张扬之中的忍耐,深爱之下的放弃,恰是黎明演出特点的反面,在章子怡不屈服的倔强外表下,你能感受到那种爱到深处不能爱的无奈,很感人也很动情。
相反,我不认为孙红雷演得好,因为他太“演”了,一个时刻让你觉得在卖力“演”戏的孙红雷,几乎让我体会不到邱如白,更谈不上影评在说的什么梅邱之恋了。
当然,十三燕和少年梅兰芳也都演得很好,尤其是少年梅兰芳,演出了一个京剧演员的神韵,在这方面,黎明还是略逊一筹的。
再有,冯远征在背景里,朗读梅兰芳大伯信件的纯北京调,也使电影增色不少。
这是一部十分认真地电影,每个人,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付出和心血,我数次感动落泪,当然,我的感受只是个体的,因为我喜欢这类的电影,和这样的讲故事方式。
看到一些批评,说是梅兰芳这样一个亦男亦女,戏上戏下充满故事的人,这部电影表现的太肤浅,我认为,对于梅兰芳这样一个京剧名伶来说,没有什么太玄妙深刻的思想,有的只是,那种献身艺术之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孤单。这一点,恰恰是这部电影表现的最充分的,梅兰芳,那样孤单的站在舞台中央,那样孤单的别离爱情,那样孤单的面对强权,这就已经是一个戏剧演员最深刻的人生了。
还有人批评,在电影的后半部,将梅兰芳的形象拔高了,我认为,这样的拔高,对于梅兰芳这样的戏剧艺术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整部电影,虽说略有瑕疵,但是优美动情,很有文化感,对于一部拍得如此认真,又将梅兰芳戏剧人生演绎得如此精彩的电影,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认为,梅兰芳是值得尊重的,陈凯歌也是值得尊重的。
我尊重认真对待艺术,并为之奉献自我的每一个人。
最后补充一句,电影就是电影,是个娱乐为主的产品,不要加载太多太重的使命和内容。
大家选择去电影院看吧,难得拍出一部好的国产电影,即使经济危机了,也应该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