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热门话题 |
哈罗!鸟巢
又看到了鸟巢。
这回算是完整版了,在北京来来往往两年多,北四环又恰是回娘家的必经之地,对这个著名建筑,倒是有了看着它长大的感触。
一开始,对鸟巢的形状只有惊讶,后来,抱着“山到成名毕竟高”的心态,强迫自己欣赏这种奇怪的建筑形状,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建筑美感的传统观念。咱是看着大会堂和天安门长大的,再不济,百货大楼和电报大楼也是榜样,最不济,近几届奥运场馆也是模板,外圆内方的规整外形是基本点。可这个家伙,不是圆不是方不是长。杂乱无章的铁灰色钢条,恣意伸展缠绕,组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形状,路过一回,看一回;看一回,叹一回,真是不漂亮!
要么说,鉴赏力要培养呢,时间长了,对这形状熟悉起来,加上在电视报纸上,偶尔也看到夸赞的,说鸟巢是个外国著名公司设计的,心里开始否定自己的审美,往洋人那头靠。路过一回,调整一回,就这么调着调着,突然发现,鸟巢根本就很中国嘛,很男人嘛。
中国就是个鸟巢,虽说混乱无序,可是千缠万绕,人人都卷着一起,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要想结结实实的站起来,还得你撑着我,我撑着你,团结就是力量,估计鸟巢是凭着这个中标的。
中国男人更鸟巢,乱七八糟,无序无规则,可还算结实.
每次看到鸟巢,总是卡壳着不知怎么形容好,褒义词用着做作了,贬义词用着错误了,这种感觉也很中国。相信老外们面对今日的中国,就像我们面对鸟巢一样,感到突兀,敬畏,力量和莫名的影响。
到了后来才知道鸟巢的形状,或者说是艺术创意,有咱中国艺术家的一份,怪不得这么中国呢。
这回终于看到了落成的鸟巢,不由得在心里打了个招呼,觉得还是洋派的更配套:“哈罗!鸟巢。”
前天路过时,在车上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