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孩子的事 |
救不了的“学习市”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明白,我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渲染一个发型师的幸福人生,其实,我这是在尝试修正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写作的过程,将某种理念植入到自己脑袋里,让自己能落到地上,从悬在半空的痛苦中走出来。
如果KV高考失败后,说是要当个发型师或者厨师或者调酒师,我们会瞪圆了眼睛骂他没出息的,在我们这些所谓中产了的60后眼里,除了学习,孩子们绝不应该想别的。
所以,毫不犹豫的注资托起了留英的“学习市”,KV裹在英国学校的洋式包装里,忽高忽低、假高真低的当了两年英国大学生。
在这里,要说说英国学制的好话,虽说是学费昂贵,入学简单,但是英国学校是毫不含糊的宽进严出,对于混日子的KV类学生,是很难蒙混过关的。
时至今日,KV的“学习市”一如既往的放量下跌,这孩子把学习当生活,悠闲的在英国学制里睡了两年大觉,玩了两年电脑,当然,也被传染了一些English,比如可以跟老外聊聊天气,用个英文手机菜单什么的。
在写发型师幸福生活的时候,我边写边想,如果KV拥有一家发廊、三个孩子,我会觉得光荣吗?我会觉得幸福吗?如果不,那么我的写作是不是虚伪了呢?如果是,那么KV不学习,我就不该在意,通往幸福的道路在我的笔下是如此宽广,它跟文凭好像没关系。
可是我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我真心认为发型师是幸福的,我的写作不虚伪,因为发型师不是我的儿子,是别人的儿子。
将发型师的生活放在自己儿子身上,就不那么带劲了,我们会认为这样不读书没文化的市井生活,不精英,不优秀,不光宗耀祖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标准”。
在这样的双重标准下,就不难理解我们这两年锲而不舍的救市活动,可这“学习市”不是外力所能救得起来的。更糟糕的是,习惯了“学习生活”的KV,你想让他成为幸福的这师那师,都是不可能的了。
现在,我们和我们的KV,被齐齐挂在了半空,想要踏踏实实的走在地上,大家都要摔一跤,尝一尝“疼”的滋味了。
所以说,在这人世间的路途上,谁又能救得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