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很久没消费了,这种感觉挺怪异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既不觉得好也不觉得坏。
不觉得好很自然,花钱是件多么愉快的事,相信人人都知道,那么,不能花钱的时候,当然就不好了,这不用解释。
不觉得坏就不太自然了,没钱的时候,把自己管理起来不花钱,是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咱没刷爆卡,也没拖欠贷款,当然更没克扣孩子的生活费,咱就克扣自己了,这就足够伟大了,于是自怜自爱,每天都在心里表扬自己一百遍。这样解释下来,大家就明白为什么不觉得坏了。
在这轮下跌行情和通货膨胀的日子里,像我这么过日子的人,好像周边也不少,比如说,我们不张罗请人吃饭,人家也不张罗请我们吃饭,也可能是物以类聚吧?反正我们跟冬眠的蛇似的天天蹲家里,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长袖善舞,迎风歌唱呢。
今天,这样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证实。咱家的钟点工小曾,周一来上班时,兴冲冲的告诉我,昨天她们休息,去东门逛街了,还做了足浴呢。
看看,终于找到眼下的积极消费人群。
从去年开始,钟点工的工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普遍每月能收入3000多,高的将近四千。她们通常是早上一家,上午一家,中饭一家,下午一家,晚饭一家,有特别拼的晚饭后还有一家。周末还有零散搞卫生的包月,中饭晚饭通常都是750/月,其他500/月左右,而且中饭晚饭都在做工的雇主家吃,住房是很多人合租,大概200-300元/月一个床位。
如此算下来,她们的收入虽然大幅提高,却是受通胀的压力最小,因为饭都在雇主家吃,消费没有增加,生活品质明显改观。所以,她们开始积极参与以前不能问津的消费项目了。
其实,看到小曾能生活的这么开心,我也特别为她高兴,应该说国家政策是真的帮助民生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以点带面是我观察生活的主要方法,对比小曾的幸福和俺的痛苦,得出一个不知是否确切的结论: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最难受的应该是中产阶级吧。
下午煮了两个白鸡蛋,吃了准备去爬山,小曾同情的跟在我后面,问要不要煮碗面吃?估计在小曾眼里,俺也就是把蹦迪洗脚吃面的钱省下来,发工资给她的城市穷人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