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认为作家开博客是最划得来的,因为他们有大批的存货,随便拿出来一个文件夹就能对付一个月,俺可就惨了,每天都要原创,大伙儿仔细看看,这四个月俺可以当个高产作家了,有博友留言夸俺,说是俺跟契柯夫一样每天写一千字,俺赶紧回话,盖茨还天天用电脑呢,咱哪能这么比。
俺唯一的存货就是潮州菜和潮州人,而且数量有限,没时间的时候,就拿出来对付一天,眼看着也快折腾完了。
实在对付不下去的时候,就摘报纸,我见过这么做博客的。
还可以乱照相,俺最近天天见,可这办法估计不中,不是名人照的相没人看,要是能照到名人又不一样啦。
还有什么偷懒的好办法,你们说给俺听听。
地瓜叶子护国菜
潮菜以海鲜品为主要原料,但潮菜中最有名的却不是海参大虾之类,而是一道以地瓜叶子为原料的“护国菜”,“玉碗盛来碧绿汤,香而不腻调阴阳”,给人留下特殊的印象。
潮汕地处“省尾国角”,长期被朝廷视为“化外之民”,从来也得不到皇帝的青睐。话说南宋末年,腐败的南宋王朝终于为强大的蒙古人所摧跨。不甘于异民族统治的南宋爱国军民坚持抗战,陆秀夫、文天祥等文武大臣,先后拥戴了两个十几岁的小皇帝赵昰、赵昺。转战到了潮州地界。潮州老百姓从未接待过如此“高规格”的贵宾,战乱之中连果腹之食也拿不出,甚至穷人度荒年所吃的番薯也未长成。急迫中,只好采摘了一些番薯叶子熬制成汤,奉侍这些已成丧家之犬的君臣,结果大得赏识,从此,这一味野菜汤便被命为“护国菜”,以表彰潮人的忠心。
时过乱平,“护国菜”因其饱含爱国情愫而被保留下来,但却制作得愈发精致,味道益发鲜美,成为潮菜中著名的汤羹,也是潮菜中最为标准、最早提倡的“绿色食品”。
作为现代美食的“护国菜”,原料要求很精,一定要摘取番薯叶尖,所谓地瓜叶子的生长部位,摘净切碎,配以虾、蟹等海味末,用鸡汤煨透,放在大瓷盆中蒸熟,熬成一盆深绿色浓羹,有的还用蛋清各置一半,成白绿相衬的阴阳鱼形,更具中国民族特色。其实吃起来早已品不出地瓜叶味,只用其色而已。因此,假如不当时,找不到新鲜番薯叶,也可用菠菜等绿叶菜代替。名字仍叫护国莱,以备在品尝时,主人可以讲述这段历史典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