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沏一壶潮州工夫茶,谢谢大家的关心。过去的事情不再想,儿孙自有儿孙福。高考话题到此结束。
走近潮州工夫茶
相传,潮州人喝工夫茶的习惯始于元代,到了明清时,工夫茶已经相当成熟了。一般喝工夫茶,主客仅限四人。客人往往按照辈份或身份地位从主人右侧起分坐两旁。客人落坐后,主人开始沏茶。主人首先将铁观音放入小小的壶中,开始冲泡,冲泡功夫贵在“十法”,即后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淋顶。工夫茶一般泡得极浓,茶叶可以占到大半壶,浸泡后,茶叶涨发,往往叶子伸展到壶顶,才恰到好处。
第一泡的茶不能饮用,而是用来冲洗杯盏的,叫做“开茶”或“洗茶”。接着主人又冲第二壶茶,这时茶叶已经张开,香气已经散发出来了,主人开始行茶,将四只杯子围拢,以小壶游走四杯间,这种行茶之法叫做“关公巡城”,直到四杯茶水均匀地到了七分满,
第二壶茶刚好倒完。而到了第五泡,茶味的精华快完了,主人就开始一滴一抬头地将茶点进四个小茶杯,倒完之后,只见四个小杯茶色均匀相等,而每杯又呈深浅层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点兵”了,主人巡点完自己也加入品茗行列。客人慢慢地品味茶香,然后缓缓咽下,向主人亮杯底,表示既领受了主人的深情厚谊,又对主人高超精湛的茶艺进行了赞美。茶味彻底尽了,主人会用竹夹将壶中余叶夹出,放在一个小盅内,请客人观赏精美的叶片原形,这样礼数就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