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是东方文学于西方文学的一种挑战/秦豫
(2012-10-17 11:45:14)
标签:
秦豫青年诗人文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
分类: 秦豫°_______【文化漫谈】 |
莫言获奖是东方文学于西方文学的一种挑战
文/秦豫
日前,收到朋友的短信,说莫言获奖了。对此,我并不诧异。因为我在十年前就看过他的书,那时我上高中,当时收到鲁院寄来的信,也曾提到过他,后来我买了他的书,我感觉他的写作风格的确很大胆。所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这个并不稀奇。
也许在一场竞争激烈的较量中,莫言脱颖而出,不负所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将载入中国史册,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新的标杆。在诺贝尔文学奖中最大的竞争者村上春树手中夺得诺奖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在鲁迅先生时代后再次出现这么一个让国外文学家认可的作家,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价值。但也在另外一方面讽刺了中国文学界。
不可荒废中国传统文学
其实好多人知道莫言这个人还是在最近炒的沸沸洋洋的诺贝尔奖猜测中得知。更别说拜读莫言的作品了。这不是说我们不去关心中国文学,而是中国文学在被现代学生的学习中逐渐褪去往日的色彩。早期年代的百家齐鸣的文学在现在网络充斥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慢慢走向没落。
我们不怀疑中国还有伟大的文学大家,但是作为一些学生,作为现代的人们谁还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文学作品,有的是网络小说,影视作品。文学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小编希望在一个莫言先生的熏陶感染下,让中国文学再次得到质的飞跃,重拾文学这道亮丽的风景。普及文学创作,提高文学水平,不可荒废我中国传统文学,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有很大的差异
曾记得2008年5月13日至9月4日,毕淑敏携儿子从日本横滨港出发,开始了长途航海旅行,越过印度洋、阿拉伯海、加勒比海……航程约4万公里途经几十个国家,花费了约40万元。旅行回来四个月后,毕淑敏母子合著出版了《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通过行走,毕淑敏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除了显而易见的外在形式不同之外,我觉得还有气候、地理、历史的不同所造成的内在张力不同。”而对于中西方文学的差异,毕淑敏认为,二者相互之间的了解是不均衡的。“东方文学面对西方文学的时候,常常都会有一种自卑感。当然了,明说自卑,可能谁也不愿意承认,但那种仰望西方文学的追求和表现形式,盲目模仿,以为惟有这样才是富于现代感,才是紧跟潮流,才是时髦和洋气的庸俗风气,在很多写作的人当中,还是相当浓厚。”毕淑敏说:“我们已经向西方学习了很多年,现在,西方需要向东方学习。当然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人类最优秀的作品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就是人性的美好。”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东方文学于西方文学的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