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的漫画,没有对白,也没有多余文字。就像是一个人演的哑剧,你们能看明白吗?
今天的漫画,就是要尝试一下回归漫画的本真。
你们不觉得,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所谓育儿漫画也好,情感漫画也好,早已沦落成了文配图。不信试试看,随便到哪个育儿号里找一篇传播育儿知识的“漫画”,去掉画面,只留下大段大段的文字,依然不会有阅读障碍,依然能读懂全篇的意思。漫画,在那些文章中,已经没有了独立的功能,仅仅是为枯燥的文字增加一点颜色而已——对,那些已经不叫漫画了,只能叫“文章”。写一段文字,配一副图画,而已。
像我这种八九十年代开始接触日漫的漫画作者,基本认定,漫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仅仅用画面,辅以文字,就能传达作者的全部情感。漫画里的文字,最主要的是对白,以及部分强调效果的拟声词。说明文字也是有的,但并不占据画面的主体。而且,若非画面不能表达,说明文字,一定是越少越好的。漫画,画面为主,能用画面表达的意思,完全不需再用文字来画蛇添足。就好比一部电影,有很多很多的旁白,你们不觉得出戏吗?
旁白太多,一定是导演想偷懒,或者没能力吧文字转化成画面来进行表达。当漫画作者做不到主要用画面来传达意思时,只能启用大量的说明文字,或者对白了。你们看看现在的漫画,是不是都是左边一个小人,右边一个小人,一人头上一个大泡泡,泡泡里是大段对白。除了对白,还有旁白文字加持,才能表达作者的意图。而且通篇下来,人物表情以及动作变化极少,好像人物的作用就是用来让那些文字有个出处的。这种所谓的“漫画”,还不如写一段文字配一副暴漫表情包有趣啊!
因为我是画连载故事出身的“漫画家”,改画小人儿四格到多格漫画后,也秉承着一定要用画面来表情达意的理念。哪怕以对话为主,画面都力求多变。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我的早期小猪虾米漫画里尽管只有两个人物,但基本没有哪两幅画面是相似的。不但不能相似,还要尽量做到多变!曾经的漫画大师的作品,比如《三毛流浪记》比如《父与子》,也是四格漫画,几乎不用文字,对白都极少,哪一篇不是趣味盎然?而现在大部分漫画,只是流于叙述,沦于文字的配图,偏偏画面还极其粗糙,毫无美感可言——所谓的美感不是指人物画得漂亮——简直不配称作“漫画”!叫插图好啦!还是不好看的插图!
画图配文的作者,也不是没有好的。有个画科普漫画的作者,也是大量文字下一幅画,但他画得极其认真,画工也深厚,这样的漫画,依然是精品。而现在几乎要泛滥的“育儿”漫画,我的意思是,画得烂糟糟的,里面的育儿知识又未必严禁,东抄西凑来的东西,就不要祸害什么都不懂的妈妈们了。
至于我的漫画……我只是个把自己生活画出来的漫画作者,力求回归漫画本真,用漫画语言进行创作的作者,可能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也没有什么收入。不过我相信这样的漫画才能具有生命力。不信你们去看我十年前的漫画,是不是依然很有趣?
今天难得写点正经文字。因为看到当下网络流行的漫画,比较痛心。如果喜爱漫画的小孩子以为这就是漫画,模仿这些漫画开始自己的漫画之路,绝对就是走偏了啊!各位想画漫画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些看似童稚的线条和画面里,蕴含着作者多少基本功么?孩子们,练习基本功才是王道啊!
因为最近增加了不少新粉丝,大家想看我以前的漫画。这里有两个途径哈——一是买书。网上有我三本漫画书,收录的漫画是我发表过的漫画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我发表过的漫画是我创作至今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哇,我究竟是有多高产!!
第二个途径,就是去看北碚小猪的新浪博客。从头翻看起来,你一定会觉得有趣,每天都想去翻翻!
谢谢大家十多年来多我的支持!我会回报给你们更多高质量超有趣的漫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