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顿藏餐,一个博物馆(《快餐时代》8《藏游记》22)
标签:
小猪虾米动漫随身听西藏拉萨藏餐雪山尼玛西藏博物馆 |
分类: 虾米小猪甜蜜蜜—格子漫画 |


小猪的答复:
to 肥狮子:你的评论太多,我实在回复不过来了……果然当了爹的人就是不一样,精神十分亢奋啊!
to luna:亲临现场,更是惊险啊。
to 海的男人:我都不知道你们为啥斗气,不知该权啥啊……不过,看在男朋友这么努力想让你开心的份上,琴琴mm就别生气啦!
to 长剑问天:幸好你没去经历当时的险境。
to 曼妙心情:我也很喜欢那张小提琴照片,所以用来当博客题头的图片了。
to 尝过狗粮
:狗粮没啥味道,硬邦邦的。你要不要也去尝尝,呵呵!
———————————————————————————————————————————————
从纳木错安全回到拉萨,在没有洗成热水澡的百益大酒店睡了个懒觉,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才起来。赶紧利用房间的电脑上网做做美食攻略,因为接下来的时间都呆在拉萨,我得找找拉萨有啥可FB的地方,否则就太对不起这趟旅行了。
到了西藏,就要吃藏餐。比较来比较去,决定去平措。平措是家青年旅馆,他家的餐厅经营藏餐,性价比不错。
我们中午退房,把行李搬回鸟窝,找痞子借了两辆自行车,骑车游拉萨去咯。
先去解决中饭。
我们骑车寻找平措藏餐厅。可是在北京路上兜兜转转,都没找到平措的门牌。事实上,拉萨的门牌极其混乱,很多地方干脆就没有。习惯了根据门牌找地址的我们,兜了几圈就开始抓瞎。
幸好我做攻略的时候,顺带看了几家别的藏餐厅。路上遇见雪山尼玛餐厅,我对虾米说:“再找一圈,找不到就吃这家。”
果然还是没找到,于是就到雪山尼玛吃了。

很不起眼的餐厅门脸,基本上毫无装修,一看就是为本地人服务的。进来后也是很典型的藏餐馆内饰。生意很好,坐满了人,我们只能拼桌。我们就跟下图中最前方那个男人和小女孩一桌。他们是一家人,旁边还有这男人的老婆和另一个女儿。

屋顶有漂亮的装饰。这家藏餐厅和我们第一次去喝早茶的地方还不太一样,那里以早餐和茶为主,这里以主餐为主。当然,茶,是每家藏餐厅都有的。

餐厅的内屋里,挂着精美的唐卡。

收银台,很有藏式风格。收银台后面那桌,跟我们一样,是游客。他们下午三点的飞机,现在差不多快一点了,才来吃饭。结果这家上菜速度超慢,可能是人太多的原因。他们等了很久,看时间来不及了,所有的饭菜打包带走。直到他们走,我们的饭菜还没上来。

藏餐厅的上菜速度都慢。他们没必要那么快,因为没有客人会催。而且,他们的习惯是上完一桌的饭菜,再上下一桌的。所以,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只能吞着口水看别人大吃大喝。
菜谱有厚厚的封皮,看上去像模像样。但是油腻无比。藏餐厅都这样,一进门就被包裹在酥油的味道里,所有的家具器皿,都蒙着一层油腻。

翻开来看,这菜谱估计有些年头了,纸都烂了。菜单中英藏三语标示,其中英文标示的菜价,跟中文的不一样。服务员解释说那是给外国人看的,我们只要看中文的即可。
中文的菜价,便宜一点。原来宰老外的秘诀,天朝处处都管用。

总算等来了我们的午餐。这是番茄牛肉酱。真的就是一碗酱,配饭吃的。货真价实的番茄跟牛肉熬出来的,酸酸拉辣,味道很不错。

我尝了一点,剩下的全被虾米拌饭了。一碗饭不够,又添了一碗。

我是土豆狂人,一份咖喱土豆就能打发我了。雪山尼玛的咖喱土豆,比我吃过的任何咖喱土豆都辣,不过似乎少一些鲜香。土豆面面的,有些汤汁,烫烫地吃下去很舒服。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他家的咖喱土豆。打八十五分!

我们这桌的杯盘狼藉。不过这不是我们留下的,是跟我们拼桌的那家人的残羹剩饭。他们每人要一份咖喱饭,有饭有肉有土豆有咖喱汁,看他们吃得很满足的样子。吃完后,他们又拿出苹果和藏刀来,不紧不慢削水果吃。吃完后又喝茶水。一盘快餐被当成慢餐享受,可见拉萨人民比我们更会享受生活。

而我们的慢餐却被当成快餐解决。吃完后,我们骑上车向西藏博物馆出发。
骑了大半条北京路,从东到了西,在罗布林卡附近,找到了西藏博物馆。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参观一下当地博物馆,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关于此地人文历史最多的信息。

博物馆修成宫殿样式,看上去很有气势,但里面其实不算大。毕竟这里只收藏了一个地区的历史,而不是整个国家。

跟头一天在纳木错经历的阴霾相比,此时灿烂的阳光带给心灵许多慰藉。我们仿佛离那场历险已经很远很远了。
博物馆免费。这是好事,也是大势所趋,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

我就稍微捡几件展品给大家看看吧。
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参观。这些是很古老的时候,藏区人民的手工劳作杰作。

这个土瓶子,造型上很有些性的意味。

这是内地皇帝给西藏统治者的玉玺。也就是官印。有各种材质的,纯金,象牙,美玉,都是值钱的宝物。

金汁书写的经文。那字就是金啊……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最好注解。

唱藏戏用的面具。这个面具的脸,是用红珊瑚珠子串出来的。红珊瑚应该满值钱,Kate买了拇指大一小块,就花了五十几块前,还不知是真是假。

骷髅造型的面具。在藏族的艺术品中,骷髅的造型常常出现。这也是他们生死观的一种体现。死只是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他们并不避讳死亡。

唱藏戏的全套装备。每年的雪顿节,也就是酸奶节,罗布林卡都有热闹的藏戏演出。可惜我们没赶上时间。

各种各样的佛像。在射灯的光照下,每尊佛像都散发着令人迷醉的光辉。

藏式乐器。好像是面大鼓。

超级华丽的佛冠。纯金,上面镶满宝石。怎样的神灵才配佩戴它啊!!

我对双修的内容比较喜欢,这是一个双身雕像。

双身浮雕。

还是双身的浮雕。

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唐卡,我想用一篇文章专门讲讲唐卡,所以今天就只给大家看几幅。
这是藏医唐卡,画的是人体穴位经脉之类。
藏医的人体表现方法跟汉医不大一样,我记得小时候老去看中医,在中医的房间里,墙上会挂两幅人体经脉图。图上的光身子男人,可不像这幅唐卡上那样手舞足蹈的。他只是很规矩地举起一只手,曲起一条腿而已。

这是坛城的唐卡。坛城,音译曼荼罗,是佛居住修行的地方。以后我会细细讲来。

吉祥喜金刚的双身唐卡。辨认吉祥喜金刚,只要看他手上拿的东西就行了。他的所有手里,拿的都是白色嘎巴拉碗。嘎巴拉碗就是人头骨碗。

另一个展厅,展示的是与藏族人民日常生活有关的东西。这是古代藏族人民用的牛皮船。后面的是纺车。

藏式服装真是美艳绝伦,款式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

差不多两个小时,就把博物馆给逛了一圈,也算逛得比较仔细了。三楼有什么展出,但明显是针对游人的,就没去看。
中午吃饭我们是跟小史Kate分开行动的,一起参观完博物馆后,又商量去哪里晚餐。因为大家都没怎么做攻略,最后竟然我的FB信息算最多的。但我一时也拿不出好主意。最后,我向他们描述了一下我们的午餐,他们就决定,今晚还吃我们那家,雪山尼玛。
晚上就吃得丰盛许多,我们终于可以不在赶路的途中,匆匆忙忙填饱肚子了。
先来壶酥油茶。经过这么多天酥油味道的熏陶,我发现自己还是不能接受它。闻到这味道,已经觉得胃里给顶住了。

烤羊排。肉食动物的首选。一端上来就遭到三只魔爪的袭击。味道想必是杠杠的。

炒小白菜。这里的蔬菜,都加着辣椒来炒,颇有川菜的风格。不过那辣椒,好像更多的作用,是来红花衬绿叶的……

炒菠菜上也有红辣椒。
蔬菜都炒得极其油,夹一筷子滴半碗油……

又点了番茄牛肉酱,小史他们看我们说得无比诱人,也想尝试下。果然又得到一致好评,饭扫光。

四菜无汤,最后加了个羊肉土豆汤。一端上桌我就后悔了,那厚重的羊油味道,瞬间就把我的胃顶满了。汤里的土豆也浸满油味,但整个汤的味道却很淡,就只有羊油的气味。几乎无法下口。
不过我舍不得放弃土豆,还是吃了一些。谁叫我是土豆狂人呢?回到鸟窝,猛吃苹果,才把那腻味压下去。

我们的长途旅行,基本上结束了。先是去林芝三日游,然后珠峰四日游。还有两天半就呆在拉萨。现在已过了一天,我们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就要跟西藏说再见了。
现在先跟大家说个再见哈!下周继续我们的藏游记。
周末了,天冷了,好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哈,周末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