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和大昭寺:对不起,打扰你(《藏游记》照片篇5
标签:
小猪虾米拉萨大昭寺信徒磕长头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旅游 |
分类: 虾米小猪甜蜜蜜—格子漫画 |


这篇漫画是06年月食那会儿画的,到现在都三年多啦……如果不是我用漫画记录下这些点滴,估计已经忘记了。生活的细节,须得时时温习,爱情才能历久弥新。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跟虾米看月食,月亮躲在楼后面,虾米比我高,看到了,我矮了一头,所以没看到。但虾米认为他看得到的,我也看得到,没有从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于是我就代表月亮消灭了他——
(版权声明:原创漫画,要转载或报道,请与作者北碚小猪联系,获得书面授权后方可,并请注明出处。对一切侵犯版权的行为,作者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小猪的答复:
to 肥狮子:狮子,你太无礼啦!鸟人跟神人,差别很大的好吧!!这样说来,住在鸟窝的我和虾米,岂不也都成了鸟人!!!
to 北冥之鱼:恭喜你抢了人生中第一个小猪的沙发!我那牵手图上画的可不是珠峰哦~~~珠峰可没这么大方让我一睹她的全貌啊……
to 进宝:天涯帖昨天下午开始发,在时尚资讯板块,《牵着手儿去西藏,炫目美景,以及其他——小猪虾米藏游记(照片篇)》
to 曼妙心情:麦圈还好,至少有人照顾吧,咕噜很惨,孤独了十多天,对不起她。
to 长剑问天:谢谢你浮出来透气,呵呵!
to 悠悠:门加门帘,不是太累赘嘛,干脆卸掉干净!
to 小懒:你的问题好多啊,我后面都会一一提到的。
to 糖粒儿:那是菜篮子,当然用来买菜咯。每次拎出去都会被老头老太一通夸,说格额篮头好白相。噶好白相饿篮头,一拉做撒勿买只拎拎啦?可见他们只是觉得这年头拎竹篮上菜场的人很稀奇罢了。我几乎每天都拎菜篮子买菜。我家厨房并排着四个菜篮子,十分有气势啊!
to 酸奶冰淇淋:我的遥控器坏了,自拍没法对焦,都拍糊了……
to 棉花糖:我大学读的影视专业,头三年就是挂靠中文系的,所以我们还念了些中文系的课。不过喜欢写作是打小就有的爱好,跟中文系无关。
——————————————————————————————————————————
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让我在大昭寺门口被惊到驻足不敢前行呢?
当所有人都在三次合掌,跪下,全身伏地,又起身,再次重复这样的顶礼膜拜,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个秽物,即使不靠近它们,站在旁边,也会玷污他们的心灵。
可我还是挤到他们中间,以拍照片的名义。
门口青烟缭绕,对拍照来说是个障碍。但那青烟讲述着信徒们对佛的崇拜和向往,我哪来的权利抱怨青烟会干扰照片的清晰度?

他们就这样起来,俯下,全身贴地。不知疲倦地磕着等身长头。

年迈如这位老人家,仍然能很利索地完成磕长头的全过程,而且是无数次地重复这个过程。
背景中那位旅客身着冲锋衣,脸蒙头巾,颈挂相机的扮相,和老人家形成鲜明对比。都是来大昭寺,旅客来看稀奇,老人家来洗涤心灵。

没有信仰的身体,是完不成如此重任的。我们身边这把年纪的老太太,已经在轮椅或者病床上度残生了吧?

暂时没有磕长头的信徒们,坐在一旁转动着手中的经筒。

他们无视旅客的打量,每个人脸上都是虔诚。

她的头饰很漂亮。她没有着全套的传统藏服,一些衣服已经汉化了。在西藏,除了最传统的人,或者老人,大部分人的着装都汉藏混合。或者说是“传统和现代结合”更妥当。因为汉人的传统服饰,早就丢了,汉人只是比他们早几十年被别的更强大的力量同化了而已。

坐着的人,不磕头,但还是手里捻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词。

我们去的时间比较早,游客不算多。我是入侵者,一身旅行者的打扮,在他们中如此的不和谐。

我们沿着墙根,生怕打扰他们,小心翼翼向入口走去。在殿门口的大柱子底下,坐着不少信徒,兜人兜着一捧青稞粒,不停摩挲一只金属碗。这个说法好像是:被摩挲光亮的碗,最后会堆起来,越多越好,象征五谷丰登。

她的膝上堆满布头,布头里兜着青稞粒。我看到布头一角有一叠钞票,立即想到西藏攻略书中提到这里有乞讨和布施的传统。于是叫虾米拿了一块钱,轻轻放到钞票堆里。老人抬起头来,漠然看了我一眼,手中并不停止摩挲,也不说一个字,甚至没有感谢的神情。
我当即就后悔了。也许她并不是个乞讨者,即使是,她也不是在向我乞讨钞票,而是在向佛祈求来生的幸福。我不懂规矩,随意给钱,会坏了她的修行。
我不敢再多停留,赶紧转身。这时我看到,门口的两侧,有巨大的转经筒,需要用手使劲推动,方可转起来。信徒们从左往右一圈一圈推动经筒转动,所以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只需顺着它转动的方向稍稍推动就行了。

绕转经筒一圈后,我们进得寺门。门口有卖票的把手。节日期间,票价上涨,要85一张。
佛教圣地,一旦接触到金钱,就不清净了。
在一楼的天井里,还允许拍照,进了殿,相机一律收好。发现拍照,当场没收相机。

红色披挂的小喇嘛,看上去很欢乐。游人来来往往,应该给他每天的修行功课,增添了不少乐趣吧。

殿内不许拍照,只能文字叙述一下。
大昭寺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我因为没做攻略,也许忽略了,觉得自己似乎没有看到。
这尊像每年的都要刷一次金,都是信徒们在供养。比如,每年刷金的时候,交若干钱,买佛祖身上的某个部位,表示这个部位的金是你帮佛祖镀上的了。
除了释迦牟尼等身金像,大昭寺还有很多其他神佛塑像,殿内一派热闹景象。我们大约九点多进的大昭寺,正好是信徒参拜的时间。殿里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信徒。每人手中提一只暖瓶,瓶里是酥油。人虽多,队伍却不乱。信徒们按着规矩和顺序,挨个给神佛面前是酥油灯添一口酥油。所以,殿内的酥油灯,都是永不熄灭的。
殿里有两层,每层都有若干小房间,每个房间都供奉不同的神佛雕像。信徒走遍每个房间,给房间内的酥油灯添油。于是地板上就很油腻,值班僧人会定时关闭某些房间,用铲子铲除地上的油渍。即使这样,我还是担心会在神佛面前突然滑倒。
供佛的房间,没有门。我只看到门框上挂了一堆铁链。关门的时候,铁链展开,原来是一张铁链网。用这张铁链网,暂时隔开了信徒与他们的神。
信徒除了供奉酥油,还随时奉上钱供。佛像都被保护在玻璃木柜内,他们就往镶嵌玻璃的木条缝隙里插钱,很多一毛的纸币,也有一元的,大额钞票几乎没有。可是,我竟然看到有人把别人布施的钞票数了几张,装入自己怀中,疑惑着难道这里也世风日下了?
其实是这样的:信徒只想捐一元钱,但他没有零碎钞票,就先放一张十元的,再从钞票堆里找回九元。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佛祖也不会因为先看到十元而一阵惊喜,随后又被拿走九元而怪罪他们,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只有我等肉眼凡胎俗世中人,才会大惊小怪。
二楼天井有专门管收香火钱的平台,几个喇嘛坐在平台上。寺里的喇嘛,比起信徒来,只是凡夫俗子。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佛性,只有铜臭。反而是信徒才能让我敬畏。
三楼是个平台,没有供奉佛祖,就又能拍照了。
在这里,可见四面环绕的金顶。在深邃蓝天中,金色的屋顶熠熠生辉。

据说大昭寺三楼平台是晒太阳的好地方。很多闲游拉萨的旅客,没事就到三楼来晒太阳。可是,这么强烈的阳光,照得人无法睁眼,哪里有晒太阳的乐趣呢?我坐在阴影里,也被晒得眯起了眼睛。

突然,有一只小猫跑过。在拉萨,我看到很多这样泛着蓝光的银灰色小猫。不知是不是佛祖的宠物。

走廊的顶,颜色艳丽对比鲜明。我的客厅,也是用蓝黄两色刷的墙。看来我跟西藏,早就结下了缘分。

沿着平台走走,看到这个小小的白色房间。藏人崇尚白色,建筑的外墙,基本都是白色的。再用鲜艳的色彩装饰门窗,实在是很赏心悦目。

走到开阔处,正好是大昭寺正门的方向。放眼望去,是广场和八廓街。

远眺,看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从大昭寺步行去布宫,沿着北京东路,最多半小时。

这个东西,我忘记叫什么来了。那黑色的发辫,我一开始以为是人发编织的,有些不敢靠近它。后来才知道是牦牛尾巴编的。

从这个角度望去,错落着红色的墙围,加上金色的那什么(抱歉不知道名字),很有气势。

在屋顶上晒够了太阳,我们下到一楼。这排白墙黑窗窗台上摆满鲜花的楼房,估计是僧人的住处。

这里好似小小的花园,僧人进出。他们都很欢乐,跟俗世中人无异。

不要以为这几个年轻僧人是在冲我欢笑。他们不过是在推搡打闹,嬉笑玩耍。转身之际被我抓拍了而已。这个瞬间,超不过零点零零一秒。

去大昭寺前向痞子咨询,痞子说,大昭寺随便转转,一个小时足够了,没什么好看的。确实,拉萨值得去的地方,不止有大昭寺。很多小寺庙,更有意味。
不过我们我们在大昭寺也兜了挺久,出来都快两点了。
午饭还没吃,这是个大问题。我没做拉萨美食攻略,只从零星的信息里得知,有个餐厅很有名,旅客都会去。于是我们去了那里。
第一次兜这地界儿,路肯定是找不到的,好像就随便问个路人,他就告诉了我们所在。可见这间餐厅的知名度。
玛吉阿米,我们来了!来吃你!!

餐厅出现,文章也要结束了。下篇再上菜吧,给各位留个念想!祝大家周末愉快!!
哦,对了,《小猪虾米夫妻日记》签名版还有十本左右,要买的赶紧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