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过元宵会“闹”到什么程度?

(2009-02-08 14:21:28)
标签:

元宵节

古人

习俗

生活

休闲

分类: 歪语杂谈

古人过元宵会“闹”到什么程度?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字,而且是晚上的“”,于是便给这个节日增添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传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但我倒是宁愿相信另一个传说,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因为这种群众的狂欢显然比佛教的燃灯更能体现这个“”字。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隋朝的元宵是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各朝各代都会放假3-5天,供大家狂欢,而明朝更是夸张到放假10天,可见大家要的内容还是相当多的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踩高跷,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但是这些都还不算“”得厉害的,最“”的要数“放偷”的习俗了。辽金时期平日是严禁偷盗的,一经查获,除依法论罪,更会如现今有些超市强上贴的“偷一罚十”标语一样,得按照所偷的东西的价值加上数倍赔偿。但当时的元宵却被称为“放偷节”,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偷窃的,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

    南北朝的契丹族是于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连续三天“放偷”,女真族则于十六日夜进行相偷戏,“相偷”即为互相随便偷窃。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当然古时候“偷”得最多的就是偷人家菜园的青菜了,厉害的偷菜者是要偷空人家菜园的。一遇元宵佳节,“不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掠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一扫而空。”以至于今天贵州的黄平一带还保留了“偷菜节”的习俗。

    更有甚者,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意思是不仅偷物还可以偷人,且妻女为人所窃都不以为忤。这是不是今天“元宵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历史根源呢?

    总之,古人过元宵节,是要比我们“”得更厉害的了! 

 

小夫妻难题:春节回谁过年? 

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过元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