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是没有在意的,是一位在大陆谋职的台湾朋友跟我提起了这个话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台湾的经济一直是比大陆要好的,台湾民众的生活也是要比大陆好的,所以来大陆的台湾人一般都是老板和投资者。但朋友却告诉我,因为台湾的工作与生活都国际化了起來,人们不是在国外读书,就是到大陆上班,加上近几年台湾不景气,到大陆谋职和发展已变成了一种趋势了。
台湾已经有不少的网站和培训机构,在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来大陆谋职的培训,并且专门刊登一些文章介绍大陆职场的一些特点。
一篇题为《大陆职场与就业分析》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对于有意进军大陆职场的台湾民众而言,大陆职场吹什么风,流行什么趋势关系重大,如果选择的职业或所学专业是中国大陆目前及未來的显学,那么它的就业市场大,职缺需求多,薪水相对增高,反之,即使考上执照也可能乏人问津。
一般认为,大陆是生产与生活服务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大范围行业人才都所欠缺,小范围具体如金融、贸易、保险、管理、邮电通信、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仓储、餐饮都是火紅的行业,是台湾民众到大陆具竞争的就业项目。
呵呵,这样的结论和分析,显然不是很准确的,我们的身边那一个行业不是竞争激烈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况且很多行业是没有什么上岗执照的!
而更多的人也对大陆职场竞争者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
一、大陆就业者毕竟从小在中国大陆这块土地长大,对各省市特征、风土民情的熟悉度,绝对比台湾去的就业者要強,在市场上的运用自然得心应手,这是台湾民众所沒有的优势,只有自我強化及进修。
二、大陆民众往往給人強势好辯的感觉,争辩起來滔滔不绝,打起笔仗也不混糊。网路文章多的是长篇大论,不像台湾的年轻人偏好短小轻薄,尽说些言不及义的芝麻琐事,缺乏逻辑概念,这也是台湾就业民众的弱势。虽然,工作不是打架,但在說明理念、捍卫权益时要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要能说服对手,否则未展现工作实力已被打败了,如何出人头地。
三、大陆新一代的工作者成就动机远高于台湾的年轻人。他们也有很多是从偏远省份进入沿海高发展地区工作的,功成名就,衣锦荣归是很多人午夜梦回的思念。为了获得工作上的成就与成功,离乡工作的大陆年轻人,常是一个月、一季、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因此,「周公」(一周做一次老公)、「月父」(一个月当一次父亲)、「季父」(每一季当一次父亲)的谑称在职场间风行。在大陆沿海高发展地区,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工作,可说是常态,你做好准备了吗。
朋友的介绍完全站在一个台湾人的角度,有几分道理,也帮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一个台湾人是如何看待大陆职场现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