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这是很久以前一首歌里的歌词,它一早就提示了人们:这世界的变化速度,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果然,数字的量化已经从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辅助空间,转移到了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近日,一份名为我国首部区域性貌美人群的美丽标准的研究——“江苏美女标准”新鲜出炉了。这个标准中,要成为江苏的美女,光在小小的鼻子上,测量的相关数据就达数十个,而整个面部的美丽指标则多达106个。(东方早报)
这比去年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上的《中国美》粉皮书似乎又更加数字化了一些,也更加地域细分化一些。该书是我国美容界首次界定中国美女的标准条文,因此被称为首个中国美女标准。图示如下:

美容,无可厚非,利用手术来改变一些先天的缺陷,也无不可。但现在的趋势,似乎是一些人总想把行业内的研究成果扩大化,引导社会潮流和消费趋势。
比如,你看了某些男性药物广告后,就一定会得出结论:中国男人大部分是满足不了中国女人的,因为他们的“那话儿”不是短就是细,因此需要改造,而成为“人造猛男”。但如果你看了一份关于中国女性的报告后,则会发现,大部分的中国女性都患上了“冷淡症”,他们的丈夫因为得不到满足去寻花问柳。而这些报告和广告中的数字百分比,基本都局限在他们研究的病例中,何以代表整体呢?
美容,或者说整容业也是如此,制定这样的美女标准目的何在呢?
美女,有没有标准?
有,也没有。
有,是指社会和人们会对美女的标准形成一个共识,大多数人认为赏心悦目的,那就是公认的美女,基本标准就是“看着顺眼”,这与人类共同的欣赏习惯是有极大关联的。
没有,是指美女的标准会因为社会阶段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甚至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发生极大的改变。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感情能改变美女的标准。古代的四大美女来到今天,还算不算超级美人还很难说呢。
因此,美女的标准,是绝对不可能用一些过于细致的数字来确定的,比如身高多少,三维多少,鼻梁多高,嘴唇多厚,眉毛多长多细等等。
想到这里,还真有点感觉恐怖了。假如有一天,街上走的全是标准化的美女,和她们一起生活的全是人造的猛男,那么请问,数字化是造福了这个社会呢,还是毁了这个社会?
在统一化和标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社会更需要多姿多彩,美也需要保留更多的个性,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要求的美,更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在的。
服务行业的研究成果,最终应该是为这个社会添彩的,但多走一步也许就成谬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