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关于企业发展定位的案例。
但同时,也是一个个人发展值得参考的案例。
最近,老歪以演讲嘉宾的身份参加了一个关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论坛”。演讲完毕,有一个动画公司的总经理开始提问,并且谈到了他们企业目前的困惑,希望在座的专家帮助解惑,最好支招。
企业名字是一种动物的名称,也是这个公司产品的名称,原谅我不好公布,就称之为“骆驼兄弟”吧。
“骆驼兄弟”公司原本是做童车的,面向广大的农村市场,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因为童车是以“骆驼兄弟”为品牌的,于是“骆驼兄弟”在几年的销售中也闯出了一些名气。去年,“骆驼兄弟”公司就以专门从事“动画衍生产品”的身份被一个著名的“国家动画基地”引进。
但问题就从这个时候出来了。
“骆驼兄弟”进入基地后,一方面看到了动画产业的前程,十分的兴奋,希望借助动画的手段,将“骆驼兄弟”的品牌做大做强;但另一个方面,却碰到了许多自己以前并不擅长的问题,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归结起来的结论居然是:
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
其实这是“动画热”起来后,很多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
将“骆驼兄弟”的品牌做大,当然就可以卖出更多的童车,并且有可能成为“名牌”,这种设计方向肯定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但一年多来全力以赴,却找不到将品牌做大的办法,童车的销售却一再滑坡,董事会因此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看来,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摆脱现状呢?
老歪的回答是:重新定位,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严格地讲,“骆驼兄弟”公司的起家本行应该是童车销售,因为童车的品牌用了“骆驼兄弟”这么一个动画形象,于是便认为自己归属于动漫衍生产品行业。其实这是错的。
大白兔奶糖能算动漫产业吗?
商标和形象是有区别的。
娃哈哈的品牌是靠数以亿计的产品在人们心中堆起来的,给人的概念是“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便宜”,属于产品累计品牌。而米老鼠是先有故事,再开发衍生产品,人们是因为喜欢米老鼠而去买他的产品的,属于形象辐射产品。所以动漫形象形成品牌后,衍生产品的辐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而娃哈哈这样的品牌想要跨行业却是存在极大风险的。
早在2003年,还在我管理蓝猫的媒体、音像及品牌销售工作时,娃哈哈曾试图将自己的品牌转移到童装行业上来,在全国开了几百家专卖店,结果大败而归。因为当时是市场的竞争对手,所以特别关注,结果证明,靠儿童营养品培养起来的“娃哈哈”品牌,转到了童装行业后,影响力迅速缩水,要想成功必须重塑。
如此看来,“骆驼兄弟”要想自己变成一个米老鼠类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在故事和内涵上下功夫,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出在孩子们心目中有相当地位和影响的动画片和动画书来,这样“骆驼兄弟”就不但可以帮助公司销出更多的童车,还可以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甚至辐射更多的行业。
看来道理也不难,但“骆驼兄弟”公司却不是动漫制作和策划的高手,加上资金有限,因此才有了个骑虎难下的局面。
当然,现在还为时不晚,只要“骆驼兄弟”的董事会认清了形势,企业依然可以办好:
一、我们就做童车销售,这是我们的本行,依靠的是我们的销售力量;
二、我们做有品牌的童车的销售,我们可以买一个著名品牌的授权,比如迪斯尼的;
三、我们想创造一个自己的品牌,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创作班子,一个制作公司,做出一系列“骆驼兄弟”的故事,影响大众;
四、我们想创造自己的品牌,但没有创作和制作实力,可以包给有实力的公司去做,比如老歪的公司,而你去做你自己做得最好的部分。
这是我对这个案例的解答。
其实,找准定位并不只是企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特别是今年的毕业生又开始走上了社会,找不到自己正确位置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我在湘潭大学当客座教授时曾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一、你到底想要什么?(或者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还有多大的差距?该如何努力?)
三、有允许的社会环境吗?(或者你找到这样的环境了吗?)
就象GPS定位系统一样,只要你经常地问自己这些问题,至少,你是有方向的了,或许你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