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就读师范生就可以享受免费教育了。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享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这笔经费将由中央财政安排。
毫无疑问,这不但能解决很多贫困的农村大学生考得起却读不起的窘境,也能够对那些边远地区师资力量的不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现实国人的信誉程度,却让人不得不会产生一点“歪念”:四年的免费教育,换十年的基层教育,我们选中的人中有多少能信守这个合同呢?
首先,我们绝大多数家庭让孩子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能在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用以前的话说,叫“跳出农门”。当上不了大学时,能够上大学,而且可以不花钱,当然是先上了再说。但毕业时面临将回到那落后的家乡,去当一个平凡的老师,有多少人能毫不犹豫呢?
其次,这六所大学都是大城市的名牌学校,我们很多大学生不愿回家乡,就是因为在城市里生活惯了,放不下那些繁华,那些开始习惯了的虚荣。再说了,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一般都会面临更多更优惠的选择,人家能进外企,我为什么就一定要会家乡?
虽然,《办法》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如果违约,应退还按规定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但依然存在漏洞。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没钱,毕业时攒齐了还给国家行不?毕业时有企业愿意出这笔钱行不?或者,就干脆离校出走,档案关系都不要了,无非是不再到国家单位工作罢了。父母家庭连带?家里没钱,总不能把老人赶上街头吧。
其实,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学里拖欠学费不交的实在不少,我以前所在大学也有定向生,但往往80%的不能实现定向分配。
因此,这一切都在考问着国人遵守合同的信誉度。
如果国家免费培养的未来教师,都不能遵守诺言,那谁还能相信我们身边还存在信任?希望招生的老师一定要对这些考生实行面试,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们“四年”和“十年”的关系。
试行的成功就是榜样!
希望选拔的是能给国人信心的榜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