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写了两篇关于“余秋雨”和“章子怡PK孔子”的文章以后,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这社会怎么总有一群人没事找事,挑起个头吵吵嚷嚷一番,也不管后果如何,而且是专找名人和强势者砸砖头,然后看热闹。难怪在企业界,特别是做实业的企业家圈子中,流行着不做强者,要做弱智者的说法。
何解?因为现在的媒体和公众(主要指爱吵吵的而且能吵出点事来的)好象特别喜欢挑刺,喜欢搞一些名人的反面的报道,而且穷追不舍,不断放大。如果没有极强的保护能力,一个很好的企业就有可能被一篇报道搞垮,“三株”和“秦池”不就是例子吗?所以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强者”---给人感觉有点凌驾于公众之上的强者。
但媒体和公众又都是比较同情弱者---需要帮助并且帮助他可以充分体现大众同情心的,也是比较佩服智者---有知识和能力但还没有爆发的,或者发了但是不张扬不牛B的。至少不找弱者和智者的麻烦。所以想要清净,想要保住私人空间,想要真正有时间去做点事业,最好不要去做强者,象老余等等。最好以弱者的形象,以智者的形象出现。这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弱智。这样,也许就会少点找你麻烦的人了。社会这么乱,想要混下去,千万不要逞英雄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