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余秋雨遭遇“错字门”

(2006-05-12 23:18:49)
分类: 歪语杂谈
我看余秋雨遭遇“错字门”余秋雨是我前些年比较喜欢的作家之一,《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借我一生》都已经是我书橱中的藏品,就连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也对我的动画片编导理论的探讨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后来,却慢慢的有点忘了这个名字。一是越来越忙了,看书学习的时间渐渐被工作侵占,二是老余的东西读多了,就有了一种重复的感觉,新意越来越少了。也难怪,老用一个调调去写文章,太难突破了。所以老余封笔了,这是对的。所以我也开始忘掉他了,这也是对的。
    但老余好象有点舍不得让人忘记。五一期间,看到老余又当上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综合素质考官。据说已经当了三年,只是我没看到,但这一次却因为一个成语的读音,闹出了一个沸沸扬扬的“错字门”事件。
    这是一个“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成语,余秋雨先生的读音是“仁者乐(le)山,智者乐(le)水”,结果马上就遭到了近十万条短信的攻击,指责余秋雨作为一个文化权威,居然读出了错别字,还有很多的自认为学识渊博的人指出,此“乐”不能读“le”,而应该读“yao”,而且引经据典地搬出《论语》来说教一番。
    有那么严重吗?
    先说这媒体报道的热烈程度,这十万短信的攻击力度,似乎可以感觉到其中凑热闹的恐怕不下大半,真诚纠错的和学究书呆子气的加起来还占少数。何解?攻击名人软肋、偷窥名人裸奔、把名人当做落水狗打过后的快感和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使然。
    再说这个“乐”字到底应该读什么?有人说有四种读音,有人还说有六种读音,但是现代汉语形成的原则之一,就是“约定俗成”,就是大多数人的读法,而不是古代读过什么音。不然,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为什么要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门课呢?开“古代汉语”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研究语言学的学生了解汉语发展的过程和轨迹,而绝对不是让我们学会了古代的读音,然后来教会现代的孩子们,那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无须讨论有几种读音,老余读“乐le”符合约定俗成,古代读“yao”,那只是他的曾用名。正如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老舍”,知道老舍叫“舒庆春”的恐怕要少很多,那是他的原名,你能说叫“老舍”就错了吗?
    其三,中国的文字出处繁多,连权威的语言文字专家王力先生都不敢保证认识全部的汉字,谁敢站出来保证不说错别字呢?呵呵,所以,就算余秋雨读错了一两个字,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笑别人读错字的人,到真的要小心自己被别人笑话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