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药监局的直接指挥下,一个横跨三个省的劣质奶粉产销链条被摧毁,涉案的劣质奶粉生产者、销售商被悉数抓获。据此,本栏目制作播出了《追踪空壳奶粉》的专题节目。按理来说,现在本该是额手称庆的时刻,但是,仔细回顾此案发生和侦破的经过,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添加了几分沉重。人们都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分析此案,不难看出,本案的涉案人员在犯案时,无不表现出处心积虑、筹划严密的职业犯罪特点。也就是说,在犯案之前,嫌疑人不但明知犯罪行为将产生的后果,而且,对后果进行过反复地、仔细地评估。针对他们自己所做的这种危害性的评估,造假分子设计了造假预案、防打击预案,甚至包括造假行为暴露后的反侦查、反审讯预案。
在制假行为不断升级的前提下,查处手段也在无奈地升级,本案最初源起于内蒙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的49袋东方牌劣质奶粉,未现造成伤害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当地药监、质检、工商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行政执法调查,然而由于不法分子采用的是职业化的犯罪手段,所以调查手段与犯罪形式根本不相对称,调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内蒙古方面紧急启动了食品安全紧急预案,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承办此案的公安部门动用近10名警力,行程4000多公里,辗转内蒙古、河北、山东3个省、8个地市,耗用经费数万元才将三名嫌犯悉数抓获。
纵观此案,行政执法部门不可谓不负责,公安部门不可谓不尽心,案件侦办的结果也可谓令人安心。但是,我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今后是不是有更多的制假售假案件需要动用警力、使用刑事侦查手段,如果是这样,今后在打假领域就将面临着政策、人员、技术、装备、经费等一系列问题的配置和调整。更为严重的是,我们专政的对象的范围将要扩大。
也许,这是一个我所不能考虑清楚的问题,在我们本期播出的节目当中也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在造假与打假这场持久战中如何限制好这场魔道之争中手段的升级,可能是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
前一篇:记者感言:不合格服装的通行证
后一篇:甜“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