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周村)
| 分类: 齐鲁大地 |
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3公里处,与济南章丘市接壤,过309国道章丘收费站向东行驶不远便是。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办公室公布为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
http://s10/bmiddle/001ktQvWzy76t0q8oCB59&690
十九世纪初叶,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买卖兴隆,财源亨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建房屋。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房屋宽敞高大,造型美观。建筑所用木料考究,房顶用精致瓦和兽形瓦装饰。其中还建造了5座两层楼房(现存3座),挺拔高耸,巍峨壮观。此外,还有民用建筑土制青板瓦房约200多间。村南村北各建造花园一处,南花园名“南寺”,北花园名“怀隐园”。花园布局合理,别具匠心。园内有假山池沼、奇花异石,所用材料大多由江南购运。村庄初兴之时,可谓财源茂盛,人寿年丰,村域广阔,闻名千里。
http://s14/bmiddle/001ktQvWzy76t0tNUoB5d&690
清朝末期,为抵御土匪骚扰,当时以王姓为主的各大户,动员村民筹资建筑围墙,邻里相助,群策群力,终于在1859年筑围成功。围墙建筑雄伟,培育6米。宽4米,全长2452.7米,系用灰土夯实而成,用土5万余方。围墙上面可以行车走人,坦著如砥.围墙设有四门,北为白云门,南为青阳门,西为迎风门,东为豹文门。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围墙先后坍塌,现有些地段尚存残垣。村里还建有两座节孝牌坊,一南一北,系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所建。两坊建筑全用湖-青石,每块重约数吨、长约七八米,挺拔高大,造型美观。在两坊建筑中,最雄伟的为南节孝坊。坊宽约5—6米。高约7—8米,坊顶青石檐下正中剩有皇帝“圣旨”二字,其下分两行刻有“节孝维风王夙妻于氏节孝坊”字样。坊门前后两侧各装有一对青石雕刻的伏卧狮子,造型逼真,惟妙惟肖。
http://s10/bmiddle/001ktQvWzy76t0xoSNP79&690
李家疃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王推化之子曾任浙江道检查御史,曹家和曾做过永干府正堂。清朝时,王选化之子王我庸曾任长沙府阳宜知县;王荩臣祖籍李家疃,后随父迁居河南,曾任淄川县令;王悦凝武艺超群,考取武亚元;王悦衡德高望重,在义和团运动中任过淄川一带义和团首领。在近代,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与邓洪山齐名。
http://s5/bmiddle/001ktQvWzy76t0An52s74&690
近些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李家瞳村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先后将之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已投入一千余万元用于古建筑的修缮,并且一系列后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与李家瞳村相距不远还有西铺村、万家村等传统古村落以及蒲松龄书馆(毕自严故居)、毕道远故居等纪念性建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