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年,三回建大,熟悉的校园和陌生的脸庞。
2006年10月23日,转党组织关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8年5月18日,与夫人青青姑娘同回建大,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回家看看。
2010年11月19日,再回建大,奔着近一两年入驻建大的优秀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而来,经八路老别墅、凤凰公馆、中国电影院主入口、胶东海草房等。
下午还要去山东博物馆,本想看完就走,却情不自禁地走上了不知走过多少遍的校园林荫小道,走过那一个个熟悉的地方。
在博文馆、宿舍楼前驻足凝望,曾经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餐厅,那嘈杂的声音和熟悉的味道,依然亲切。
地下超市,随手拿起一份伴随我四年的《齐鲁晚报》、《体坛周报》。
学校东边的小吃摊变成了高楼大厦,那美滋滋的米线也一去不再来。
映雪湖、体育场……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回忆。
还有,感谢建大的同学们为我拍照留念。
http://s3/middle/48a4ffc4t95669d3a3842&690
凤凰公馆,建于1910年,原址位于济南普利门片区,建筑主体用石材砌成,最初为普利门电话局,日伪时期被日军侵占,成立了日本的特务机构——凤凰公馆,因此成为日军侵占济南滔天罪行的见证。2010年,因城区改造面临拆迁,为保护这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近代建筑,建筑大学凭借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对房屋砖石廊柱进行测绘编号搬迁,将原建筑在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异地重建,这也是山东省首座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
http://s9/middle/48a4ffc4t9566a076b3c8&690
老别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址位于济南市经八纬一路,正入口处为四根陶立克柱式外廊,房间内廊布局,设有阁楼和部分地下室。2009年3月2日,整体迁移至现址。创下当时国内距离最远整体迁移记录。该建筑是济南近代优秀的居住建筑,该建筑对研究济南近代城市变迁和建筑发展轨迹具有重要作用。
http://s2/middle/48a4ffc4t9566a306d051&690
济南中国电影院,建于1954年8月,位于济南市经四路,是上世纪50年代济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9年3月,因城市建设需要划入拆迁范围为保存济南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建筑的符号,山东建筑大学将中国电影院主入口处完整保留,包括木柱子、额枋、琉璃瓦等构件移至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进行了重建。
http://s12/middle/48a4ffc4t9566a5b0fdab&690
极富胶东特色的海草房是山东民居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海草房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流传。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人们居住习惯的一些改变这种房子在逐渐的消失。2010年9月,一套原汁原味的海草房四合院在山东建筑大学建成面世。2011年1月,胶东海草房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
http://s10/middle/48a4ffc4t9566ab26b1f9&690
工人手中的砖石都是旧的并且每块都有编号,该建筑是不是也是异地重建而来?上前询问,不知详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