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硬,可足够软吗——培养你和孩子的软能力(连载1)
(2016-01-28 19:08:36)
标签:
鲁鸣软能力 |
分类: 教育励志 |
很硬,可足够软吗
---- 培养你和孩子的软能力
鲁鸣
谨将此书献给
母校南开大学和故乡柳州
—— 马丁·路德·金
专家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再造的温和而切实的读物。在全球化这一残酷的背景下,我们的新生代无可逃避,唯有再造新人格,才可生存致胜。作者不仅以其睿智指明了方向,而且强调了紧迫性。此书的出版,乃中国人之福!
我们都认可,伟大的人有伟大的品格,成功的人有成功的性格。我遇到很多大学生,都有宏伟的职业目标,但是看不到他们有长时间的耐心和坚持。这本书所讲的正是最终成就目标所需要的成功性格和品格,对于那些刚踏上、即将踏上职业之路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来的正是时候!
中国以三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腾飞。中国人仍需以同样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去实现国民素质的总体提升。鲁鸣的书为达到这一中长期的宏伟目标提供了一种普及版的路线图。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多年来游走于中美文化之间的鲁鸣,通过细微的对比为国人点出了个中的要义。
目
推荐序: 软能力,硬实力
引言
第一章
很多人的学习成绩优秀,专业素质很出色, 即硬能力很强,却生活不幸福或工作上得不到提升。什么阻碍了我们梦想的成功?是我们的软能力!我们的素质只有软硬兼备,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 何谓软能力
- 我们最需提高哪些软能力
- 软能力不强已成中国人的软肋
- 你的,我的,他的,全球化的中国梦 /
第二章 你能说会道吗?
——当众言说能力
当众言说能力是指在大众面前,在正式场合里的言说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已成为很多人实现梦想的绊脚石,却往往被忽略。
-
-
突破内向文化,秀出自我
-
-
培养当众言说能力,从重视专业陈述开始
-
-
营销、演讲和表演是三剂灵丹妙药
-
-
不做 “哑巴残疾者”
-
-
提高当众言说能力的七个方法
-
第三章
—— 独处能力
成功往往从独处开始。我们强调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会独处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能力。独处深化自我内涵,是提高社交档次的途径。独处的心理经验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
-
-
给自己内省的机会, 提高人文修养
-
-
独处能力是更重要的能力
-
-
成功从快乐独处开始
-
-
独处让我自主坚强
-
-
每周独处一次
-
-
不做高学历文盲
-
第四章
——体育运动能力
我们大多忽略体育运动对身体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是不可替代的社交方式,是和平年代培养勇敢冒险精神和竞争能力的最佳途径。头脑要发达,肢体更要发达,在生命中弘扬奥运精神!
-
-
源自身体的心理弱势
-
-
头脑要发达,肢体更要发达
-
-
不要让身体弱势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
-
体育运动是不可替代的社交方式
-
-
投资体育 = 投资幸福
-
第五章
——诚信能力
拥有是为了促进成长,而不是为了炫耀和面子有光。真正有面子,是用真本事去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挫折中体验和承受丢面子,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大气豁达,带来终身受用的巨大价值。
-
-
面子的代价
-
-
重建面子观,要做出头鸟
-
-
讲诚信才真正有面子
-
-
没有诚信会断送梦想
-
-
诚信是需要重新学习的品格
-
第六章
——公共事务参与能力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保护隐私。可惜,我们没学到个人主义的另一面,即尊重他人作为个人而存在。 是否具备很强的公共事务参与能力,对个人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
让公共意识成为我们的心理定式
-
-
善良也是一种软能力
-
-
公共事务,贵在主动参与
-
-
热心公益,成长在高品位的环境里
-
-
大家庭:社区
-
-
公共意识大觉醒
-
第七章
——性角色塑造能力
性角色,集合了人一生中许多角色:儿女、父母、夫妻。无论在哪里,人们根据性别对一个人的言行,有不同期待和要求。性角色永远存在,永远是决定人生的一只无形巨手。
-
-
性感的魅力
-
-
什么样的男人才够MAN
-
-
中国急需精神不阳痿的硬汉
-
-
阴盛但不能阳衰
-
-
女人就该有女人味儿
-
-
新一代呼唤高素质的全职母亲
-
第八章
培养软能力的目的不是为了软能力本身,而是为了更具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各种软能力积累叠加而表现出来的能量和吸引力。只做金钱的赢者是不够的,只有人格的赢者才会获得大众的尊重,带给别人快乐。
-
-
一周软能力自修计划
-
-
人格魅力从何而来
-
-
以幽默练就难挡的人格魅力
-
-
人格魅力照亮道路,贯穿一生
-
后记一
后记二
附录:20年后的中国年轻人
推荐序
软能力 硬实力
在当前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中,学生负担过重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显而易见,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到大,充满了关于学科知识的过度教育,许多过难、过深的内容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摧残儿童的“反教育”。对高分数、高学历、名牌学校的追逐,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从而模糊了人的自我实现、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获得幸福快乐人生这一教育的真正目标。
此书提出的什么是好的教育、有用的教育,正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不用做深入研究,回顾四周,比较一下走上社会之后当年同学的不同发展,就不难发现,社会的选择和评价与考试和分数的学校标准完全不同。那些心智健全、自信开朗、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善于与人相处、有责任感的学生,哪怕他当年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往往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成就。孩子从来不会输在分数的起跑线上,社会真正竞争的,归根结底是做人的能力,是诚信、善良、自立、认真、爱学习、不拒绝做小事,是人情练达,善于交往与表达,是专业技能之外的“软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努力去做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有教养的人吧,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