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信泡沫和垃圾
(2014-08-08 08:22:42)
独立和反思
----面对微信泡沫和垃圾
鲁鸣
现在我们有了微信,跟老同学朋友互传信息易如反掌
。我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华人,除了偏激极左者,大家都喜欢分享中国的丑事和美国的好事。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是大家都知道微信即便是不同的公众号,也有相同内容。很多微信都是N次重复。因而这样的分享很可能是N*N次,太多了,我就不爱读了。烦不烦?不喜欢一窝蜂跟风而走极端。现在,这种微信我一般都不打开来看,看了我也不转。
极左和极右一样可怕。盗用国家领袖和名人姓名,借微信笔(假)名,或制造出“某个人”,以国家名义上钢上线,满文都是卖国者大帽子,大有文革和反右运动的凶猛气势。前两天,一个老同学转发贴子,就是这样的文章。我向他指出,这文章太吓人太左了。希望他读到我的评论,能理解我的意思。他其实是理想主义者,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物质化时代里,像他这样的人不多,在此我向他致敬。
美国不是天堂而中国不是盛世, 好坏美丑都有,这道理很简单。人不可能完美,由人组成的国家当然不可能完美。
人有天性而民族同样有天性,群体特征和民族性格里都含有这种天性。天性也有好有坏。批评和赞美是成长必需的激素和营养,但营养过剩是坏事,激素可变成毒素。
活在世上,管不了别人,至少自己可以尽可能保持独立和反思。对于崇尚精神追求灵性的理想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更应如此。之所以用“尽可能”,因为人包括我自己有从众和受暗示的心理。人实在太容易跟风一窝蜂。当然,这对于不少人来说是无意识的。
我从去年11月开始有微信。除了和老同学朋友联系方便,还可和他们分享我的写作和摄影作品。但我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了。有时我不得不把iPad关掉,这样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锻炼身体、写作和娱乐。我手机上没有微信,减少了我读微信的机会。现在我订阅一些微信杂志读物,而不是泡在文字碎片里。
我骨子里其实是很激情冲动的愤青。这些年我都在努力修正它,为此付出代价。回头看,那代价是上帝给我的警告。如果说以前曾有过愤青言行,我想我不会愤老了吧
,活得更轻松更潇洒,在这已够杂乱碎片的世界里保持一份独立和反思,做更好更精彩的自己。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