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约时报采访:拥抱是一种语言

(2014-05-11 15:58:13)
标签:

鲁鸣

拥抱

分类: 时事评论
拥抱是一种语言


鲁鸣


最近,接受了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Didi Kirsten Tatlow 的采访。就中国人现在喜欢拥抱,她问了我一些问题

Didi:. 您写过一本书,内容有包括中国人的习惯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拥抱的区别。 请问,你觉得近几年在这方面有变化吗?

鲁鸣:我的书《缺少拥抱的中国人》是2003年出版的。当时的确中国人很少拥抱,就连夫妻之间都不在公共场合拥抱。家里人也是如此。自我懂事后我都不记得我父母拥抱过我。这本书出版后读过的人大都很喜欢很受欢迎,现在已绝版了。

这几年中国人之间拥抱已很普遍。夫妻情侣在公开场合拥抱到处可见。就连小学生之间也彼此拥抱。昨晚我看真人秀《花儿与少年》里面的“变形记”,那个农村小孩离开城市小学时,同学们跟他道别时都拥抱他。或许这是上节目,但最主要的是很打动人:他们这样做时很自然,一点都不做作,让那孩子很感动,哭成泪人。

Didi: 我当外国人在中国常驻,发现朋友们跟以前有点不一样, 更愿意拥抱!我从来没有让他们拥抱,因为知道这个文化区别(原文), 自己也不是很外向, 但最近是他们愿意, 那我也愿意! 你怎么看呢?有变化吗?

鲁鸣:我觉得很好,至少可从肢体文化上打破中国人过去太含蓄的传统。在我看来,肢体也是语言,也是一种交流。真诚的拥抱让人温暖,给予安慰。

Didi: 这个拥抱的习惯如果在开始(原文)是来自哪里?国外?媒体?或是中国人也越来越开放, 外向, 觉得自己也很愿意表达感情?

鲁鸣:随着全球化,中国人已接受了公开拥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表达,或一种沟通的形式。是的,这种变化来自媒体和国外文化的影响,其中最直接把这种影响变成现实的是因为中国中上产阶级家庭很多都有人在国外读书或定居,他们回国时会将这种表达付诸行动。比如,我母亲健在时,我每次回国去探望她,第一次见面和离别时都会拥抱她。我妈很感动。我姐姐们去机场或火车站送我,我也拥抱她们。虽然她们第一次被拥抱时会说,“你已西化了”,但她们很开心。毕竟人生这么短,谁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

Didi:你会欢迎这个变化吗, 或是你会觉得可惜, “不传统”?

鲁鸣:显然,我欢迎这种变化。其理由我上述已说了。当然,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走向极端。非真诚的拥抱,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必要。这种肢体语言,和文字言语一样,本身是交流工具,关键是用工具的人。你说呢?

* * * * *

点击Didi 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
More Hugs Please, We’re Chines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 到 家 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