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而致远

(2008/独自去非州/旅途中)
鲁鸣
A
黄昏,天下起小雨。拿起伞走出门外独自去散步。
雨中散步,是我离开家乡柳州后很喜欢的一种宁静方式。
在天津上大学四年,我居然没用过雨伞。那时天津很少下雨,即使下,在教学大楼或图书馆里躲一下,雨就过去了。也许在北方干燥气候里待久了,毕业前那个春天去武汉一个月做社会调查,爱上了雨中散步。走在长江岸,烟雨濛濛,一道道风景,心春荡然。
每次雨中散步,有身临佳境的心情,感觉特别好。那时,我正初恋,疯狂爱上一个女孩,写情书和收到情书成了那一年最重要的内容。
大学毕业后,到南宁当大学老师。初恋经不起异地考验而结束了,但对雨中散步的喜爱却未减,留给我的都是美好记忆,宛如动人的老歌至今听起来还那么美丽。
喜爱雨中散步是因为其独特的宁静。这种宁静是晴天里所无法体验的。因为下雨,几乎无他人散步,一个人变得更从容更安宁,周围一切因雨成了另一个世界。雨丝在风中斜落,雨滴在伞顶上轻轻敲打,滑下一颗颗水珠。呼吸和雨声同步,眼帘和雨景相融,无言的浪漫气息倾入身体,让内心走得很远。
此时的远,不一定是想得很多。有时,这远只是让思绪离开浮躁的现实,什么也不想,让烟雨朦胧的世界彻底放松自己。这样的独行,我把它称之“MovingMeditation
in The Raining”(雨中动冥)。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1]。也许,谈泊未必能明志。但宁静一定能致远。只是,这远的内容因人而异罢了。
宁静大多来自独处。相当一部分人,因怕独处,得不到宁静。我以前的一个小老板,一听说我一个人去旅行就总以为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懒得向他解释。人跟人不一样。

(2004年独自参加燃烧者活动,在白天高达100度晚上零度的内华达沙漠里度过一周)
有些人只为热闹而生,耐不得半点孤独;有些人生来喜欢宁静,时常独处;两者之间皆可的人属于正常分布。这三种人里,我自以为是最后一种,只是重视宁静益处而喜爱独处罢了。最近根据出生年月给自己做了性格分析,让我吃惊:所展示的性格特点和现实里的我太吻合了,其中最突出之一就是喜爱独处。想必是上帝给了我这命,让我得到许多宁静。
我的确比一般人更喜爱独处独行。无疑,写作时独处。连网球我都对墙打半小时以上。昨天打网球回来路上,碰到一邻居,得知我独自打球回来,她说:“No
schedule, no pressure.
Wonderful!”意思说,我不需要找人约时间打网球,想打就打,多好!不是吗?如今大家都很忙,还不一定住在附近,约来约去很麻烦,有事去不了还失望。不就是运动吗?带上iPod,打球时还有音乐节奏旋律。
我以前不喜欢跑步,通常上班午休时在健身房里跑步机上跑,这样定时定卡量跑。最近我在家上班。这样我
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以上。老练太极击剑瑜伽打网球,想换一下,于是加了跑步。
前两天,我到树林里一条专供人锻炼的泥路去跑,在那里喜欢上了跑步。那是一条风景线,除了遛狗者,只有锻炼身体者:散步,跑步,骑自行车。这条路贯穿整个县!如此之长,人很少,很宁静。在这样的林中大道里跑步,很爽,还有身处电影画面里的感觉。这几天,我在重听亨德尔的合唱《弥撒亚》。这是我最喜欢的合唱之
一。戴着耳机,边跑边听,很享受,动乐交感,沉浸在弥撒亚的世界。
C
宁静不一定是物理意义上的无声和静止,而是灵魂思想的放松,达到最舒适的自由状态。当独处时,人不需要考虑别人的反应,不需要面具,没有他人的互动暗示,思想随意涌动或干脆销声匿迹。像蓝色海洋,看似平静却汹涌波涛,写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种宁静。或是如鱼在水底游动,悄然无语,做瑜伽太极拳都是这种宁静。
独处最大好处是宁静,宁静最大益处是超然,让人精神超脱。曾看到过这样一句博言:“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更活跃;活泼,是为了让精神更宁静。”的确如此。独处宁静具有的强大力量,常常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无论科学还是人文艺术,灵感和发明创造大多数都在是在独处宁静中获得的。更何况,在现代忙碌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宁静来平和心境,远离尘嚣。
(2012/4/14/纽约郊外)
——————————————————————————————————
[1]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