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拾遗(266)
——老北京揪片儿
钟源
都知道老北京爱吃手擀面,知道老北京也爱吃揪片儿的却不多。揪片儿又叫水揪片儿,或类似水饺的叫法,或因揪的时候怕面粘手,须蘸着水揪,才得此名。
顾名思义,吃面不擀,和块面往开水锅里揪,就成了揪片儿。揪的时候,先捏成片状再揪,叫揪片儿;不捏直接揪,揪得薄厚不均,成了面疙瘩,也叫揪片儿,也叫揪疙瘩。
甭管揪片儿还是揪疙瘩,煮熟了,或炸酱,或打卤,或麻酱,或炸酱油,都与吃手擀面吃法相同,却又比手擀面筋道、嚼起来不一个劲儿,还省事。所以,老北京才爱吃水揪片儿。
小的时候在老家,常吃揪片儿,便以为北京的揪片儿是来京的河北人传开的。后来见有的人家,几辈子的老北京也爱吃揪片,才知道,揪片儿不但河北吃,京津冀乃至山西都吃揪片儿。
再后来,应邀写长篇传奇电视剧《御花子》,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清廷里的御膳房也做揪片儿,就连慈禧都爱吃。只是拌揪片儿的卤,可就讲究多,山珍海味,无所不及。不过再细查,满族的食谱里并没有揪片儿……
无须再查了,河北出太监。大太监安德海南皮人,李莲英京东大城人,均属河北。为了献浅儿讨喜欢,把家乡河北的嚼过儿敬荐给老佛爷,也未必不可。
确实,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人家,仍然时不时揪顿片儿吃。只是老北京重在居家,不像山西人那么在商言商,把山西揪片揪得满世界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