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2018-11-13 10:53:36)
分类: 古巷拾遗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古巷拾遗(214)

——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钟源

 

 

    人,有时候总犯贱,贱在想好但好了又念旧。

    本人就这样,住着楼群社区自己的房子,而途径壮观现代的北京金融街时,还是要怀念早已破旧不堪的原有街道。

    没办法,怀旧是人固有的情感思维。其实,怀的并不是旧,而是度过的岁月、闪去的年华。越老越眷恋年轻,越老也就越爱怀旧。

    经常开车到牛街的聚宝源去买优质牛羊肉,便总要经过新街口、西直门内大街、赵登禹路、马市桥、太平桥、闹市口、槐柏树街,总会路过楼群高耸的金融街。而建设金融街,拆除的西单以西、二环路以东、复兴门到阜成门之间的旧城街道,就包括丰盛胡同、扁担胡同、武定侯、锦什坊街、顺城街、西养马营、孟端儿、机织卫、广宁伯街、劈柴胡同、按院胡同,就包括我从少年到青年生活了8年的大盆胡同。

    1953年小学毕业,进京考中学落榜,便住进姐姐家,在西单太仆寺街的私立的亲民小学,蹲班重读六年级。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名校八中,初中毕业金质奖章保送本校高中,直到1960年考取清华住进学生集体宿舍,在姐姐家,整整度过了8年的老北京胡同生活。

    大姐家早在解放前,就买下了大盆胡同老门牌22号(新门牌4号)院。独门三合院,连门道10间房,外套一间小房小院的小煤屋和小半间的西墙内厕所。当年走进大姐家,北房前廊后厦,厢房玻明几净,房舍扁砖到顶,院内方砖漫地,廊下院灯门道门灯,显得既整洁又清静。因大姐夫常年在外,大姐还没生养,整个院子就住着大姐一人,便经常请母亲带着我来京壮胆。故而,我还很小,就成了大盆胡同的常客。
    不久,大姐的同乡闺蜜三姐(在家大排行行三)住了进来;我二姐一家也从湖北来京,与大姐同住正房。大盆22号,开始热闹起来。母亲和我也就回住万庄,变成了常来常往。

    解放后,北京城的外来建设者不断增加。大姐家的西厢房南间,也住进了姓王的二哥二嫂一家。二哥是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的瓦工,二嫂后来成了街道干部。没过几年,姐姐们也渐渐儿女成群。这时期,在八中读书的我,放学回来,做完作业,便哄着外甥男女:万生、秋燕、春燕、秋芳、永生、庆生、光明、光华,还有二哥二嫂家的国强、国华一起玩。给他们叠纸人、纸猴,带他们去护城河、逛白塔寺,成了22号院名副其实的孩子头儿。

    因为我住的是姐姐家,娘亲舅大,也就有了“小舅儿”的官称儿。就连二哥二嫂,平时都指着孩子叫我“他小舅儿”。后来,二哥二嫂又有了国珍、国富,孩子多得住不下了,才搬到了1号院老胡家的南房。可见面时,仍亲如同院。

    至今记得,我离开大盆胡同的时候,正值1960年高考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后。当时,整个大盆胡同都在传着:“22号的那个小舅儿,考上清华啦!”

    一晃,过去快70年了,总以为,再也见不到当年形象的大盆胡同了,只能在旧城区地图上,找找那儿了。

    不料,无意间在网上有了重大发现!竟然是一段十几分钟的大盆胡同秒拍录像视频!题为《最后的大盆胡同》,上传者署名王东四。

    简直如获至宝。从视频内容看,上传者王东四,应该是二哥二嫂的后人,或孙儿,或外孙。

    马上下载。并截图修版,调整清晰度,选取部分画面,突出整体环境。

    这才有了下面的、《最后的大盆胡同》的真实样子……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从右边扁担胡同直走进武定胡同东口,可到大盆胡同北口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2、进武定胡同西口,右拐可进大盆胡同西口,

直走可面见大盆胡同北口标牌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3、从武定侯西边来,一眼可见大盆胡同北口闪出的胡同牌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4、大盆胡同北口,闪出的2号老叶家正房西墙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5、大盆胡同北口标牌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6、进大盆胡同北口往南,右手(西)第一家1号为老胡家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7、进大盆胡同北口,左手(东)第一家2号为老叶家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8、进大盆胡同北口,左手(东)第二家为姐姐家,

民国及解放初期门牌22号,1965年改为新门牌4号

即:我从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9、姐姐家的22号,院门为黑漆门、朱红门芯,并刻有

黑字名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门楣有四

个门簪,门外左右有小石枕,

拆除前均已斑驳得破旧不堪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0、姐姐家对面偏南为3号院,

刚解放时为杂院,里面住着小伙伴:

三轮车夫独子白和平(乳名铁蛋)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1、3号往南左拐为小盆胡同西口,

往南右拐可通大盆胡同西口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2、小盆胡同西口标牌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3、小盆胡同西口内,有武定侯小学分校

武定侯后改名为武定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4、武定小学分校西墙外仍为小盆胡同

往南可通孟端胡同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5、正从小盆胡同往孟端胡同走的小姑娘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6、进大盆胡同北口直走右拐,通往大盆胡同西口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7、从大盆胡同北口走来,向西拐至西口,

 右手第一家为5号院门,原来也是个大户人家,

当年常见里面的孩子,彼此认知,但互不相熟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8、走过5号继续向西,前面的三轮车,

正走向大盆胡同西口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19、大盆胡同西口面对阜成门南顺城街,

与大盘胡同西口内平行的

左边为武定侯西口,右边为孟端胡同西口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20、这是站在姐姐家南边邻院的6号门前,6号里住着

  的小伙伴,学名只记得杨丽枝,乳名还有小五和小丫。

往北看可见左手1号门、右手2号门,

横在北口外的胡同是武定侯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21、大盆胡同北口西侧路南,紧挨着大盆胡同口,

有两家门脸儿,左边那家最早是绱鞋的,

 右边为理发馆,理发师有个独女叫小宝子,

 常听见她妈大声喊她“小宝子,小宝子!”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22、大盆胡同北口斜对面的小铺,解放前叫油盐店,

解放后叫副食店。姐姐家的油盐酱醋都在那儿买,

往那儿跑是我的常事儿,有时一天要跑好几趟,

站柜的一老一少,都和蔼可亲。小铺左边,

正走送煤车的胡同,通大乘寺,里边有公共厕所。

 

 

 

 

 

 

古巷拾遗(214):大盆胡同·少年到青年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