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2017-03-25 20:58:02)
分类: 古巷拾遗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古巷拾遗(165)

——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钟源

 

 

    老北京住家儿,论“片儿”。

    头回见面儿,会问:“您府上是……?”

    答:“鼓楼那片儿。”

    有“片儿”就够了,不再深问是礼貌。接着还会附和两句夸“片儿”的话:“鼓楼那片儿?好地界儿!占着龙脉,挨着后海,前有龙宫坐镇,后有钟楼打点儿,活着都顺当。”

    老北京说片儿,一直以大代小。先说鼓楼再说烟袋斜街,说了烟袋斜街才说鸦儿胡同,一点儿一点儿套近乎。但核心还是住着的胡同。胡同儿才是老北京人的最爱。即使在夸“片儿”、夸北京城,心里惦记的还是住家的那条胡同儿。所以,我才把比大盆胡同大的街道与地界,反倒列在了“大盆胡同那片儿”的名下。

    这就是老北京人的自豪,这就是老北京人的心气儿

    本人八岁就独自一人进京看姐姐;十二岁进京求学,并定居姐姐家所在的大盆胡同;二十六岁大学毕业分配在京工作到老,至今已做了六十多年北京人。虽非土生土长,也算够分儿,敢说老北京是第二故乡,敢把第二故乡“大盆胡同”说成“片儿”。但要接着说下去,还得从大往小了说。

    大盆胡同在阜成门内,但说大盆胡同却不说阜成门,说阜成门片儿就太大了,得说丰盛。丰盛胡同又是解放后才有的街道办事处,所以老北京说大盆胡同也不说丰盛,都说缸瓦市。缸瓦市才是大盆胡同的“片儿代表”。

    记得当年随母亲第一次进京看姐姐,从前门东站下火车雇三轮儿去大盆胡同。雇三论先讲好价儿不怕车夫绕道坑钱,但母亲怕往别处拉,还是要问问:“打算怎么走?”车夫头也不回:“那还用问?奔缸瓦市呗。”雇车的时候车夫也会问:“缸瓦市西边儿的大盆胡同?”其实自打明朝起北京城就只有一个盆儿胡同,这么问还是显示门儿清。

    人生在世无外乎吃穿住行。而缸可盛水储粮,瓦可遮风挡雨,缸瓦便涉及人生四大事中的两件,也就必为人所重视。老北京的缸瓦市一般都在城门外的城墙根儿,但都在城外又不方便,便有了北京城里最大的缸瓦市——西四南大街顶头儿的缸瓦市。

    缸瓦市的地名自然源于市场,而市场,还是要取决商品是什么物件儿。其实,现在推崇的市场经济实际是资本经济,而资本能置商品,才使如今的物质供应这么丰富。计划经济的确不错,但计划只管干活儿,计划不直接产生商品,所以才忙活了半天不见物质丰富。话糙理不糙,就是这个理儿。

    随着时过境迁,缸瓦市的缸瓦没了,却保存了两个更显眼的地方。一是北京城最有名的成文厚簿册店,专卖账本儿和卡片,想赚钱或研究学问的都离不了。二就是路西一直有个丰盛胡同。

    说起丰盛胡同,确实够丰盛的。朱元璋有个凤阳老乡,名叫李彬,字质文,凤阳定远人。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李彬任济川卫指挥佥事;燕王朱棣起师南下,李彬为前锋。一员猛将,伺候了明朝父子两代皇上,可谓功丰势盛,永乐元年(1403)被封为丰城侯。李彬的府邸也被命名丰城胡同。到了清朝,明人成了暗事,明朝的功臣岂能为名?于是成了丰盛胡同。

    有人说丰城胡同改成丰盛胡同,为清朝“讹传”。这种说法才是讹传。“讹”乃骗也。凭着清对明的敏感、忌讳和警戒,还用骗吗?尤其以明朝战将的官爵命名,绝不可能让其留传下去,必然明目张胆地改掉。

    但丰盛胡同的贵气,却没有因为明朝灭亡而黯淡。清朝的重臣依旧眷恋此地。清人昭连写的《啸亭续录》里,就有“公宏眺宅在丰盛胡同”之说。这个被尊称为公爵宏眺的人,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孙子。此人虽授封为辅国公,但并未委以重任,尤其因其父是被废太子,他也就无心于奉,六十一岁便死在了丰盛胡同。

    丰盛胡同还住过一个清代的重要人物赛尚阿(阿鲁特氏)。此人曾任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内阁总理或副总理。其子便是同治三年的状元崇绮;而崇绮又成了同治皇上自选的老丈人,其女珍妃是同治皇帝之爱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珍妃被慈禧投进井里,崇绮全家老小也满门自杀毙命。

    此后,丰盛胡同还住过光绪年间的户部右侍郎常麟,后被革职;民国初年有过荣厚宅,容厚为伊尔根觉罗氏,曾任锦州知府、吉林省财政厅厅长、伪满时期的中央银行总裁,抗战胜利后被押解苏联伯力,死于狱中。

    说来也怪,凡住过丰盛胡同的名门贵戚,都没好下场。或许就为这,后来的权贵们才躲着丰盛胡同,纷纷往西挪,住进了武定侯、武衣裤、华嘉寺、大院胡同、跨车胡同、机织卫、广宁伯街、按院胡同……可躲来躲去,还是没离开丰盛地区。到末了,就连丰盛胡同都没能逃脱被拆的命运,建起金融街。然,大盆胡同也就随之成了遗址。

    我特别喜欢丰盛胡同,跟这些都无关。丰盛胡同之所以深铭我心,有“四个难忘”。

    一、很小就记住了,丰盛胡同东口路北,有一所女九中。每次来京总能在那所中学门前,看到留着齐耳短发、穿着大襟褂子黑褶裙的女生。虽然那时还是孩子,印象也深。这,可能也是我愿意离开故里进京求学的原引。

    二、每次来北京一进丰盛胡同,顿觉国槐成荫,胡同安静,路边整齐,路面寛平,仿佛这才是北京。特别是出了丰盛胡同西口、横穿了赵登禹路,紧接着要走的那个扁担胡同,全长不到一百米,却有着近20度的陡坡!每当见拉着自己的三轮车夫蹬不动、只能下车吃力往上推的时候,都想下车减轻分量,可车夫总是喘着气说:“别动孩子!坐着你的。”一下子又觉出城里人也不轻省。

    三、定居北京第一年,考初中落榜,要蹲班重读六年级,可国立小学招生已过,还不允许插班,只能上了太仆寺街的私立亲民小学。这年,从秋到夏,卧薪尝胆,天不亮就起床,到了学校校门还没开,于是帮着烤白薯的生炉子,吃着烫嘴的头炉白薯上早自习。天天这么跑来跑去,每天都出武定侯,过扁担胡同,经丰盛胡同,进西斜街,走西单商场后身儿,到太仆寺街——每天来回两趟,整整走了一年——那是我的苦度之时,也是我的自立之始。但这却每天都连着丰盛胡同。

    四、考上了北京男八中(即北京第八中学。当时还有北京女八中),初中金质奖章保送本校高中,高中几乎门门5分儿,缺的就是不花钱就能玩儿的地方。偏偏丰盛胡同有个中直礼堂(中央直属机关礼堂),总演不花钱的电影和歌舞。那时北京还没有人大会堂,也没有政协礼堂,中直礼堂这座最高殿堂就成了我玩的梦想。连梦里都惦记的,肯定难忘。虽然只进去过两回,看了苏联电影《伟大的公民》和国产电影《探亲记》,可对最先的美事总是记得最牢。

    直到现在,一想起大盆胡同就想到武定侯和扁担胡同;想到武定侯和扁担胡同,也就自然而然往东想,想到了赵登禹路和丰盛胡同。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北京西城区老行政区示意图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原有大盆胡同那片儿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老丰盛胡同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还没意识到会消失的丰盛胡同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已经开始觉得不安的丰盛胡同西口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现在的金融街地区

 

 

 

 

 

 

 

 

古巷拾遗(165):大盆胡同那片儿·丰盛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