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木府风云》的
原著由来
钟源
电视剧《钱王》完成后,等待我的并不是《木府风云》。
《钱王》刚完成,国务院对台办组建的九州音像公司,就要我写民族问题争议很大的岳飞。岳飞是抗金英雄,但在少数民族眼里岳飞却是大汉族主义的代表。写岳飞必然引起民族纠纷。
可这个任务,我接了。我把岳飞、金兀术和秦桧都写成了正面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金兀术视华为国、秦桧以和存国,都不是祸心,都没错,都是中华好儿女。何必非要以民族旧怨,继续危及民族融合?莫非历史就不是用成见书写的?
于是,从“草肆会三雄”开始,到“枪挑小梁王”,“岳母刺血字”,“牛皋喜招亲”,“深谷挑滑车”,“汴梁掠昏君”……一直写到“清风亭问天”。以我“历史无意论英雄”的观点,支撑起的大型电视剧《满江红》,竟然通过了国家民委的审查,得到了批准拍摄。
可偏有人又急着上报了《还我山河》和《精忠报国》,使几个版本的岳飞都没能在大陆问世。
阶级斗争不存在了,历史题材的“斗争哲学”又甚嚣尘上。乃至后来,魔化了的“收视率”又令斗争之纲在电视剧里一抓就灵,使得宫斗片、家斗片和谍战片如雨后春笋。对此,我深恶痛绝。
历史上,中国的几十个少数民族,就真的那么需要争斗?只能需要文成公主或蔡文姬去融合?
就在这时,我接到了蒋晓荣深夜打来的电话,要我尽快飞往昆明,准备写木府。
或许,正是《满江红》留给我的惆怅,让我当即接受了于荣光和蒋晓荣的邀请,四下云南,两到丽江,继续涉足民族问题。或许,正是“斗来斗去才能推动情节发展”的歪论,使我决心反其道而行之,将片名定为《木府风云》的同时,就决定以浓墨重笔去写风云融合。或许,正是从这样的总体立意出发,我才用《整体构想》、《总体设计》、《人物设计》、《分集提纲》和《分场提纲》,牢牢坚固了“爱族先爱国”“决不以族立国”的思想防线,防止又去搞斗争哲学。要斗,也只能是“爱族先爱国”与“以族立国”的争斗。
古希腊伟大哲学先驱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就指出过:“不带有社会性的冲突,构不成戏剧冲突。”照此看来,宫斗和家斗只能是个性冲突,并不能概括社会性。
我以为,原著的立意才是丽江纳西族的真实写照,才是电视剧《木府风云》的社会价值,才是当初我和于荣光蒋晓荣共同的创作思想。只要是于荣光和蒋晓荣拍这部戏,这样的创作宗旨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就一定会把原有创作视为原著。

当年与于荣光在云南昆明,策划剧作

加载中,请稍候......